[发明专利]一种扩大孔径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4441.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管萍;王姗;胡小玲;李芝玲;黄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B01J20/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大 孔径 分子 印迹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大孔径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细胞色素C(Cyt c)的抗原决定基片段‑末端九肽(AYLKKATNE)为模板分子,再将介孔膨胀剂正癸烷(Csubgt;10/subgt;Hsubgt;22/subgt;)和1,3,5‑三甲基苯(TMB)引入到两亲性咪唑类离子液体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Csubgt;16/subgt;MIMCl)形成的胶束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扩大孔径的抗原决定基印迹介孔材料(epitope imprinted mesoporous materials,EIMS)。所制备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有较大的孔径,利于目标蛋白Cyt c的传质和自由扩散,并对Cyt c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及印迹效率,为生物大分子印迹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扩大孔径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用于特异性识别细胞色素c的扩大孔径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对它进行分离和量化检测是开发新型药物的关键。目前,以蛋白质为模板的分子印迹技术在选择性识别和分离纯化蛋白质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因蛋白质庞大的分子体积和灵活易变的构象等问题,蛋白质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为了解决因蛋白质结构产生的难题,以蛋白质结构表面或末端的特征多肽为模板分离该蛋白质的抗原决定基法应运而生,获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既能识别特征多肽,还能识别目标蛋白。尽管抗原决定基法解决了蛋白质构象灵活易变的问题,但是目标蛋白由于较大的体积和表面多官能团的特性导致其在识别过程中传质困难,与印迹位点特异性结合的精确性不高,特异性吸附效率差。因此,制备一种适于大分子蛋白质传质并能精确定位的高通量印迹材料,提高吸附效率和目标蛋白的精确识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高通量且孔径可调等优点,能改善蛋白质分子在识别过程中传质困难的问题,大幅提高印迹位点数量,被认为是抗原决定基印迹的理想载体。利用能自组装形成高通量介孔的表面活性剂,通过多重弱相互作用结合将模板分子固定到介孔材料的表面,再通过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共聚,洗脱模板后得到分子印迹介孔材料。基于以上需求,两亲性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开始被应用在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两亲性咪唑类离子液体(ILs)是由亲水性咪唑阳离子和疏水性长烷基链以及带负电的离子组成,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棒,诱导介孔的形成。此外,以咪唑为极性基团的离子液体可以提供多种相互作用来确保模板分子在胶束界面处的精确定位,这也是介孔材料孔道表面附近或表面处产生印迹空穴的先决条件。但是,以两亲性咪唑类离子液体(ILs)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关注到孔径与蛋白质自身尺寸之间的关系,例如,李等以不同烷基链长的两亲性咪唑类离子液体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平均孔径在1.80-3.60nm的范围,相比目标蛋白细胞色素C的尺寸(~2.6nm×3.2nm×3.3nm),所制备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孔径偏小,不利于目标蛋白质细胞色素C在孔道处与印迹位点的相互作用,因此对目标蛋白质的吸附量都很低。
现有问题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孔径与目标蛋白质的三维尺寸相匹配或者稍大,对目标蛋白质的有效识别和大规模吸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当前以离子液体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孔径偏小,从而导致分子印迹介孔材料对蛋白的吸附较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4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基高温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FeAl4棒材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