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调理虚热体质的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4512.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余琼妮;罗贤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祥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L25/00;A23L11/00;A23L7/10;A23L29/30;A23L33/1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4319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理 虚热 体质 食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调理虚热体质的食品,它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玉竹19~21、葛根14~16、百合14~16、黄精11~13、桑葚7~9、莲子6~8、红豆6~8、白芝麻5~7、糙米4~6和红糖4~6,本发明优点是:本食品正是在这个恰到好处的界定下,精心选用原料,原料中大部分为不寒不热的平性,少数为寒或微寒,同时搭配几种能滋阴补虚的食物,共同完成滋阴、润燥、补虚、轻清的复杂功效,让身体逐渐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用于虚热体质人群调理用食品配方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诸如汽车尾气、工业垃圾、废水等,从而导致空气、水源、土壤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里,这些污染物,按照中医的归类,都属于热毒,都是引起人们上火的客观因素,除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工作压力、家庭琐事、人际关系等也是引起上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久而久之,不少人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身体表现:平日里经常心烦气躁,眼睛干涩,两颧红,舌质红,舌苔少而干,口燥咽干,喜欢喝冷饮,肌肤枯燥无光泽;手足易出汗易发热,下午1-3点时最明显;不时出现盗汗(晚上睡着了流汗,醒了才知道),时有便秘现象,小便常为黄色;经常有耳鸣,眩晕现象。
经常出现上述表现的人就是虚热体质者(又称“阴虚体质”),虚热体质的人大多脾气不好,火气大,易患上火症,成年男子还可能有遗精。虚热体质的人,常常会出现“上火”现象,一般人便误以为是“炎症”,到医院去“消炎”,却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虚热体质的人虽然有类似炎症的表现,但是造成这种类似炎症的原因,不是病菌病毒,而是身体本身的一种热性表现。不论称其为“虚热体质”,还是“阴虚体质”,都有一个“虚”字,所谓虚,即是与“实”相对,也就是说,虚热不是真正的热,而是一种近乎假象的“虚热”。按照中医的常规调理原则,身体内有热就应该“下火清热”,因此目前市面上对于虚热体质的调理药品多为黄连、大黄、黄柏、黄芩之类的清热药,然而由于虚热体质者是虚火,服用上述清热药会使体质越来越差,给身体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调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改善虚热体质,并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可显著增强体质的能调理虚热体质的食品。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能调理虚热体质的食品,它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玉竹19~21、葛根14~16、百合14~16、黄精11~13、桑葚7~9、莲子6~8、红豆6~8、白芝麻5~7、糙米4~6和红糖4~6。
优选地,它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玉竹20、葛根15、百合15、黄精12、桑葚8、莲子7、红豆7、白芝麻6、糙米5和红糖5。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对于虚热体质,正确的调理方法是滋阴润燥,不仅不能清热,而且还要补虚,当然,也不能一点也不管体内的热,而是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关键是在组方中要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只有“重补轻清”的度掌握好了,调理虚热体质才会有效果,不然便会适得其反。本食品正是在这个恰到好处的界定下,精心选用原料,原料中大部分为不寒不热的平性,少数为寒或微寒,同时搭配几种能滋阴补虚的食物,共同完成滋阴、润燥、补虚、轻清的复杂功效,让身体逐渐正常。
2、本食品根据以上原则,按照中医“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的原则,匠心配料。
以药性平而微带凉的玉竹为君,玉竹味甘,走心、肺、脾、胃四经,其功效为养阴、润燥、除烦、止渴、补中益气,基本囊括了虚热体质的大部分症状,更为可贵的是,玉竹又名“玉竹参”,有类似人参的补虚作用却又没有人参引起上火的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祥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钟祥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4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