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酮I在制备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5271.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0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崔树娜;陈婷婷;王梦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8 | 分类号: | A61K31/5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制备 肿瘤 细胞 诱导剂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丹参酮I在制备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药物中的应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首次发现丹参酮I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对于宫颈癌、乳腺癌或肝癌,尤其是宫颈癌,治疗效果显著。研究证实丹参酮I抑制癌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线粒体损伤和自噬,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分子的表达,以及自噬分子LC3的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丹参酮I新用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丹参酮I在制备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宫颈癌是一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可行的诊治方案,但手术主要适用于病情在IIB期以下的患者,并且具有局限性。对于中晚期的宫颈癌患者来说治疗手段主要选择放化疗。放化疗尽管能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也会带来严重的放化疗毒副作用,导致患者的耐受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放射疗法常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毒性,带来多项难以解决的并发症,如阴道弹性减退、放射性膀胱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化学治疗不仅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更对正常机体细胞有毒副作用,并且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抗宫颈癌药物仍是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丹参酮I在制备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丹参酮I在制备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丹参酮I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优选,所述肿瘤为宫颈癌、乳腺癌或肝癌。
丹参酮I在制备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
含有丹参酮I的组合物在制备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肿瘤为宫颈癌、乳腺癌或肝癌。
优选,所述组合物是以丹参酮I作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制成的药物。
含有丹参酮I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组合物是以丹参酮I作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制成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丹参酮I在作为肿瘤细胞自噬诱导剂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合同时使用,或者与其他药物一起制成复方制剂使用,都可以达到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指制备不同剂型时加入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助流剂、润滑剂、矫味剂、包合材料、吸附材料等以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颗粒剂、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口服液、汤剂、滴丸剂等。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首次发现丹参酮I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对于宫颈癌、乳腺癌或肝癌,尤其是宫颈癌,治疗效果显著。研究证实丹参酮I抑制癌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线粒体损伤和自噬,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分子的表达,以及自噬分子LC3的切割。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WST-8法测定丹参酮I对Hela/Siha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作用宫颈癌细胞24h、48h。(n=3)。*P0.05,**P0.01,***P0.001。DMSO为溶剂对照组;
图2为透射电镜实验观察丹参酮I对Hela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放大倍数:A、B、C、D:2580x,D图片中的右下角图片:3900x;
图3为透射电镜实验观察丹参酮I对Hela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放大倍数:A:3900xB:13500x C、D:23000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5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