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加速度感应与磁感应的移动轨迹精确测量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5538.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干晓明;祝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英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28 | 分类号: | G01C2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世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8 | 代理人: | 梅伟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加速度 感应 移动 轨迹 精确 测量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利用高精度的加速度感应、磁感应技术与精确的数学模型提供一种基于加速度感应与磁感应的移动轨迹精确测量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安装在车辆两后车轮的加速度模块、磁感应模块采集加速度感应、磁感应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车轮转动角度,并通过车轮转动角度计算出车轮模块行驶距离,根据阿克曼转向几何,对车辆两个后车轮转弯时的过程进行建模,将车轴中心点的坐标偏移和偏向角变化量代入三角函数计算出车辆地面坐标系的位移(Δx,Δy);相对于传统测量轨迹方法,本测量系统计算每个时间间隔内车辆后车轮轴的位置变化和角度变化,代表整台车辆的运动情况,数学模型要求的参数更少,测量或获取的方式更加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并且测量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传感器确定车辆位移、轨迹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感应传感器与磁感应传感器的转动角度精确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精确定位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位置定位,从某个基准点出发,记录方向、距离进行定位,如惯性导航,测向测距等,另一类则为绝对位置(坐标)定位,如GPS,视觉定位,地形匹配,恒星定位;绝对位置定位,现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尤其是基于GPS 的差分定位技术,现在可以达到厘米级别甚至毫米级别,但是民用领域的相对定位还在一个比较低的级别。
现有技术中对于转动角度的测量,多采用基于霍尔效应的脉冲计数装置,或者是与转轴联动的分度盘和旋转编码解码器方式,或者使用交流供电的自整角机:
脉冲计数装置广泛应用于车辆行程采集,在车轮上固定霍尔元件,通过采集车轮转动圈数,获取车辆行驶里程,此方法的最小计量单位为车轮转动一圈的周长,精度不高。
分度盘和旋转编码解码器,多用于精密伺服电机转动角度控制,通过给定脉冲控制电机转动角度,并通过分度盘、解码器获知电机当前角度。此方法成本较高,对使用环境限制严格,使用交流供电的自整角机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方法成本较高,体积大,同时一般要求外部提供交流电源,对使用环境限制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加速度模块、磁传感模块及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提供一种高精度、低误差的移动轨迹精确测量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感应与磁感应的移动轨迹精确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车轮圆心位置设置用于采集左手坐标系的加速度数据的加速度模块,利用加速度模块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 ,,计算出车辆两个车后轮的车轮转动角度α1、α2及车轮转动角度变化量Δα1、Δα2并计算出车辆移动轨迹;
s2 、将车轮转动角度变化量Δα1、Δα2分别和车轮模块的半径D代入公式,计算出车轮模块行驶距离Δs1、Δs2,通过车轮移动距离Δs1、Δs2计算出车辆移动轨迹;
s3、根据车轮移动圆弧外侧曲线L、车轮移动圆弧内侧曲线R、车轴长度W计算出内圆半径r;
s4、将内圆半径r代入公式计算出t到t+1时刻的弧度角φ;
s5、对弧度角φ进行角度制转换得到车辆偏向角变化量Δθ;
s6、以t时刻的车轴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前进方向为y轴正方向,从移动圆弧外侧车轮模块指向移动圆弧内侧车轮模块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的坐标系,命名为车辆坐标系;
s7、将偏向角变化量Δθ、车轴长度W、内圆半径r代入公式计算出车轴中心点的坐标偏移d;
s8、将t时刻的偏向角θ(t)、t到t+1时刻的车轴中心点的坐标偏移d和偏向角变化量Δθ代入三角函数解出t到t+1时刻车辆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移Δx、Δ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英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英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5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游戏仿真体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动态路径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