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6467.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7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相鹏伟;袁卓伟;李继涛;邵宝刚;陆盼望;王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L67/02;C08L23/08;C08K13/04;C08K7/08;C08K3/34;C08K7/00;C08K3/28;C08K7/04;C09K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导热 pps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PPS复合材料以80~100份PPS树脂颗粒为基体原料,以30~80份同形态的PTT树脂颗粒配合增加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并与BaSO4、SiC、AlN、BN和分散相容剂混合成型为复材颗粒。将均匀混合的原料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设定加工工艺温度245~310℃、螺杆转速为300~500rpm进行熔融、混合均化并挤出熔体细流转入自动输送网带机,经冷却固化成型PPS复合材料,并通过切粒机制备颗粒。应用本发明PPS复合材料及其制法,通过引入PPT材料改善了填充导热组分的阈值,同时通过不同形态导热组分优化比例组合,形成了紧密交织状的导热网络,提升了导热性能和力学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导热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导热系数,绝缘和力学性能的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工、能源、采暖换热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提出了导热耐腐蚀和导热绝缘等应用要求,随着LED、换热器、5G通讯、新能源等行业的兴起,在“轻量化”、“以塑代钢”的发展趋势下,已有的金属材料等难以满足这一方面的使用条件,而因此,聚合物基导热功能复合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市场和发展的热点,导热塑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相比,高分子材料的热导率比较低,一般不超过0.35,而金属的热导率高达几十乃至几百,因此需要对高分子进行改性。导热塑料是利用导热填料对高分子基体材料进行均匀填充,以提高其导热性能。由于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结构聚合物价格昂贵、工艺不成熟等因素,制备填充型的导热聚合物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
导热塑料主要成分包括基体材料和填料。常用的基体材料包括PA6、PA66、PA12、PA46、LCP、TPE、PC、PP、PPA、PPS、PEEK等。填充材料有铜、铝等金属粉末,氧化铝、氧化铍等金属氧化物,氮化铝、氮化硼等氮化物,石墨、炭黑以及碳纤维等无机非金属。
目前,现有的导热改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绝缘导热,通过添加金属氧化物Al2O3、MgO、SiO2,金属氮化物AlN、Si3N4、BN及SiC、B4C3等。由于填料粒子属于非导电粒子,从而导致塑料绝缘。这一类导热塑料的导热系数并不高,一般为1.5W/m.k左右。另一种导电导热塑料,其中填料包括金属粉、纤维、石墨、碳纤维、CNT、石墨烯等,由于这一类填料属于导电粒子,因此其对应的导热塑料也是导电的。这一类导热塑料的导热系数较高,一般能做到5.0W/m.k以上。这两种材料的基体材料主要以尼龙(PA)、聚丙烯(PP)、聚酯(PBT)等通用塑料为主,而特种塑料PPS的导热改性较少。
目前,现有绝缘导热PPS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一般不超过1.5W/m.k,而且力学性能较差,难以生产加工,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提升PPS材料导热系数的问题。
本发明实现上述一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80~100份PPS树脂颗粒为基体原料,以30~80份同形态的PTT树脂颗粒配合增加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并与BaSO4、SiC、AlN、BN和分散相容剂混合成型为复材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BaSO4为晶须形态,且组分含量为10~50份。
进一步地,所述SiC为粉末形态,且组分含量为30~80份。
进一步地,所述AlN为片层形态,且组分含量为2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BN为纤维形态,且组分含量为10~4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6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