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应急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7342.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罗欢;朱光强;严成勇;王伟;吴其;江帅;蔡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343;F24F7/007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陈早璟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快速 组装 救援 通道 | ||
本发明涉及核安全与核应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应急用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本发明中,救援通道本体两侧面有支撑杆,救援通道本体固定安装在可折叠底板上;底板放置在支撑柱卡槽下方,底板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卡槽上;救援通道本体两端为折叠门。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可用于核事故发生后在通道的危险区段上快速、方便地搭建支护/隔离结构。救援通道可以抵御来自地面的包括腐蚀性固/液、尖锐物体等和来自周边的包括可能塌落物,高温源、有毒气/液物质的喷溅等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伤害,有效减少或消除由于爆炸导致进出通道发生的危险、便于救援及被救人员快速穿过污染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安全与核应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应急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
背景技术
核电是当今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世界上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 400余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容量超过3亿千瓦,截至2019年6月,中国运行核电机组47台,居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居世界第一。尽管核电站是安全的,发生事故特别是严重事故的几率很小,但很“小”并不等于“零”。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从而严重危害人员及环境。核事故现场不仅有辐射伤害,而且往往还伴随有爆炸、火灾、建筑物倒塌等危害发生。这就需要在事故应急救援时,在通道的危险区段上能够快速、方便地搭建支护/隔离结构,以抵御来自地面的包括腐蚀性固/液、尖锐物体等和来自周边的包括可能塌落物,高温源、有毒气/液物质的喷溅等威胁。目前现有通道设备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需要设计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核应急救援通道,它可以实现快速拆装,并具有一定的防火,放酸和防爆的能力,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发明内容
1.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核应急救援装备。在重大核事故发生后,现场进行抢险工作时,在通道的危险区段上能够实现快速、方便地搭建支护/隔离结构,以抵御来自地面的包括腐蚀性固/液、尖锐物体等和来自周边的包括可能塌落物,高温源、有毒气/液物质的喷溅等威胁,形成现场救援通道,有效减少或消除由于爆炸导致进出通道发生危险、并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发生,便于救援及被救人员穿过污染区域的救援通道搭建系统。也可用于应急救援队的训练。
核应急用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能够满足快速、轻松拆卸的功能。并具有防爆,防辐照,并具有一定的耐火阻燃和耐腐蚀(硼酸、海水腐蚀等)的能力。
2.技术方案:
一种核应急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包括:可折叠单元、锁扣、折叠门、支撑杆和可折叠底板。所述的救援通道本体两侧面有支撑杆,救援通道本体固定安装在可折叠底板上;底板放置在支撑柱卡槽下方,底板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卡槽上;救援通道本体两端为折叠门。
所述的底板中间有导轨,导轨穿过导槽;底板由多块长方形板组成,各长方形板之间由铰链连接。
所述的救援通道本体由多个可折叠单元组成,可折叠单元由锁扣连接而成。
所述的防火布盖在救援通道本体上。
所述的救援通道本体包括两个侧板和人字顶板,两个侧板和人字顶板之间由销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杆从支撑环中穿过,松紧卡扣包在支撑环外。
所述的侧板和顶板由折叠护板组成,压板压住防火布,固定在折叠护板上。
所述的救援通道本体外放置强制通风系统。
3.效果:
可快速组装救援通道可用于核事故发生后在通道的危险区段上快速、方便地搭建支护/隔离结构。救援通道可以抵御来自地面的包括腐蚀性固/液、尖锐物体等和来自周边的包括可能塌落物,高温源、有毒气/液物质的喷溅等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伤害,有效减少或消除由于爆炸导致进出通道发生的危险、便于救援及被救人员快速穿过污染区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7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