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0259.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夏存娟;李宇罡;耿继伟;马乃恒;王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28 | 分类号: | B23K35/28;B23K35/40;C22C21/10;C22C1/03;C22F1/053;C22C3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ic aln 混杂 颗粒 铝合金 焊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5.0-8.4%,Mg:1.9-2.9%,Cu:1.1-2.6%,TiC颗粒:0.1-4%,AlN颗粒:0.1-2%,余量为Al;其中,TiC颗粒粒径为50纳米-30微米,AlN颗粒粒径为50纳米-3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为5.0%,Mg为1.9%,Cu为1.1%,TiC颗粒为4%,AlN颗粒为2%,余量为Al,其中,TiC、AlN颗粒的粒径分别为50纳米-5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为8.4%,Mg为2.9%,Cu为2.6%,TiC颗粒为3%,AlN颗粒为1.5%,余量为Al,其中,TiC、AlN颗粒的粒径分别为510纳米-1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5.4-7.9%,Mg:2.1-2.6%,Cu:1.5-2.3%,TiC颗粒:0.1-3%,AlN颗粒:0.1-1.5%,余量为A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为5.4%,Mg为2.1%,Cu为1.5%,TiC颗粒为2%,AlN颗粒为1%,余量为Al,其中,TiC、AlN颗粒的粒径分别为11微米-2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为7.9%,Mg为2.6%,Cu为2.3%,TiC颗粒为3%,AlN颗粒为1.5%,余量为Al,其中,TiC、AlN颗粒的粒径分别为500纳米-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6-6.3%,Mg:2.1-2.4%,Cu:2.0-2.3%,TiC颗粒:0.1-1%,AlN颗粒:0.1-0.5%,余量为A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焊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如下元素:Zn为6.1%,Mg为2.2%,Cu为2.2%,TiC颗粒为1%,AlN颗粒为0.5%,余量为Al,其中,TiC、AlN颗粒的粒径分别为20微米-30微米。
9.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工业纯铝熔化,将Al、Ti、C粉末以质量比1:4-8:1-4均匀混合,采用N2通过石英管将混合粉末喷入铝熔体中,同时进行机械搅拌,加入Al-Cu中间合金和Mg、Zn,通入惰性气体精炼,扒去浮渣,于660-780℃静置10-40min,其中Al-Cu中间合金中含铜量50%,得到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金属液;
S2:将步骤S1所得的金属液搅拌均匀,在氩气环境下,进行半连续铸造,制得铸锭;
S3:将步骤S2所得的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得到铸坯,均匀化退火温度为476-485℃;
S4:将步骤S3得到的铸坯挤压成铝合金线坯,挤压比为20-30;
S5:将步骤S4得到的铝合金线坯进行多道次拉拔,得到不同规格的焊丝;
S6:将步骤S5得到的焊丝进行酸洗、抛光和磨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含TiC、AlN混杂颗粒的铝合金焊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铸造温度为690-760℃,铸造速度为130-170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02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