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罐式集装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2076.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0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申凡晶;陆钧成;朱红军;陈晓春;李琅;李秀丽;孟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20 | 分类号: | B65D90/20;B65D88/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两端框和四斜撑机构,两端框分别套设于罐体纵向的两端,四斜撑机构分别对应连接两端框的底角部和罐体;斜撑机构包括加强环、垫板、支撑梁和加强盒。加强环连接于罐体的外周壁,并沿罐体的周向延伸;垫板沿纵向延伸并连接于罐体的外周壁;垫板的宽度沿对应的端框向罐体中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垫板的端部圆滑过渡;支撑梁一端连接端框的底角部,另一端向上斜接于加强环;加强盒连接于加强环朝向罐体中部的一侧,并连接垫板和支撑梁的端部;加强盒具有空腔,加强盒沿纵向延伸且其宽度沿远离加强环的方向逐渐增大,加强盒靠近加强环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支撑梁的宽度,加强盒的宽度小于垫板的宽度而露出垫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罐式集装箱主要由罐体和框架构成,罐体用于装运待存储的货物,并因容积大而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业。框架连接于运输车的车架上,罐式集装箱安装于车架上,在运输车的带动下移动。
在相关技术中,框架和罐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而连接件的两端连接框架和罐体,连接件作为罐体的主要受力部件,一般设计为较厚,以使得连接件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以实现对罐体的支撑,可是,连接件的整体较为笨重,而罐体在局部区域上易于应力集中,使罐体易变形,导致罐体的承载能力难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解决现有技术中罐式集装箱因应力集中而使承载能力难以提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两端框和四斜撑机构,两所述端框分别套设于所述罐体纵向的两端,四所述斜撑机构分别对应连接两所述端框的底角部和所述罐体;所述斜撑机构包括:加强环,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外周壁,并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延伸;垫板,其沿所述罐体的纵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外周壁;所述垫板的宽度沿对应的所述端框向所述罐体中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垫板的端部圆滑过渡;支撑梁,一端连接所述端框的底角部,另一端向上斜接于所述加强环;加强盒,连接于所述加强环朝向所述罐体中部的一侧,并连接所述垫板和所述支撑梁的端部;所述加强盒内具有空腔,所述加强盒沿纵向延伸且其宽度沿远离所述加强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加强盒靠近所述加强环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梁的宽度,所述加强盒的宽度小于所述垫板的宽度而露出所述垫板。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盒的高度沿远离所述加强环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垫板包括沿纵向方向分列于所述加强环的两侧的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及连接所述内连接部和所述外连接部的过渡部,所述外连接部朝向所述罐体中部一侧,且所述外连接部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加强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加强环与所述罐体的外周壁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罐体的纵向方向,所述外连接部上相对于所述加强环的另一端向外超出所述加强盒的部分呈弧形。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撑机构还包括增强盒;所述增强盒位于所述加强环朝向所述端框的一侧,连接所述垫板、所述加强环的侧部和所述支撑梁的顶部,所述增强盒内具有空腔,所述增强盒沿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盒的高度沿远离所述加强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增强盒的底部贴紧所述支撑梁的顶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梁的端部与所述端框的底角部之间还连接有加强角钢;所述加强角钢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部;所述支撑梁的截面呈方管状,具有四个管壁,所述加强角钢的两所述侧部贴合于所述支撑梁的其中两所述管壁外,且所述侧部与所述管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2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释颗粒的制备
- 下一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