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2103.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郭烽;赵银涛;李雅茹;张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止血 导管 以及 介入 器械 密封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自适应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自适应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且呈管状结构的密封膜,管状结构的内腔作为器械通道且贯通壳体,壳体内设有处在密封膜外围用于填充流体的驱动室,自适应止血阀还包括可与流体相联动的储能机构,储能机构在密封膜状态变化时相应的储能或释能,且在释能时驱使密封膜密封闭器械通道。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储能机构的设计,将密封膜形变能量储存起来,从而实现不同器械通过时的兼容性好,密封效果好;通过密封膜自身参数的设置、储能结构的参数设置以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实现器械拉拔操作感好,操作力变化小的优点,并且为其他功能提供结构基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自适应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介于用药和开刀手术之间的前沿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通常需要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将装载有介入器械(如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或药物的导管装置经人体动脉、静脉血管抵达体内病变区域,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导管鞘为导管装置进入人体提供了通道,同时也为血液或其它人体体液创造了外流出口。为了防止血液流失,通常需要在导管鞘内设置密封件止血阀。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问题在于止血阀密封功能和方便介入器械通过的可穿过功能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阻止血液流出,往往需要提高密闭性能,但是相应的会影响介入器械在止血阀内的可穿过性。
相关技术中也公开了针对止血阀的技术改进。例如,在某一相关技术中,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管状密封膜,管状密封膜的外周与壳体之间围成环状的密闭腔体,通过朝密闭腔体内注入填充物来调节密闭腔体的大小,从而实现止血阀的开通和关断。发明人发现,密封膜在建立密闭后,会与介入器械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为了方便操作介入器械相对于止血阀的位置就需要频繁调整密闭腔体的压力以调整密封膜的密闭状态,操作较为繁琐,精度控制难度较大,对治疗过程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自适应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且呈管状结构的密封膜,所述管状结构的内腔作为器械通道且贯通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处在所述密封膜外围用于填充流体的驱动室,所述自适应止血阀还包括可与所述流体相联动的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在所述密封膜状态变化时相应的储能或释能,且在释能时驱使所述密封膜密封闭所述器械通道。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自适应止血阀具有驱动室填充流体的工作状态,以及未填充流体的初始状态,所述流体为不可压缩的液体。
可选的,所述流体为生理盐水或水。
可选的,所述密封膜具有受介入器械挤压以开放器械通道的第一状态,所述储能机构受流体驱动储能;
所述密封膜具有受流体驱动以关闭器械通道的第二状态,所述储能机构释能以维持将所述密封膜保持在第二状态的流体压力。
可选的,所述壳体至少在所述驱动室的外周为刚性结构。
可选的,所述壳体整体上为刚性结构。
可选的,所述壳体采用透明材料。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贯通区,所述密封膜布置于该贯通区,所述密封膜的外周与所在贯通区内壁之间围成所述驱动室。
可选的,所述贯通区的两开放端分别密封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各端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器械通道相应的避让孔,所述密封膜的轴向两端夹持固定在所述壳体与相应侧的端盖之间。
可选的,所述器械通道一端为器械入口,另一端为器械出口,位于器械出口一侧的端盖上开设有径向贯通的排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2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