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3466.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3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谢晶石;李小苗;李小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4;A61H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地址: | 102629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刺激 腹部 穴位 肌肉 信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在确定便秘类型之后,低频控制电路采用与便秘类型匹配的低频电刺激模式向多组电极输出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在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后,中频控制电路通过极性切换组件切换多组电极中每组电极片的极性,且中频控制电路向更新极性后的电极输出第二类型电刺激信号;其中,在低频控制电路和中频控制电路输出刺激信号的过程中,所述多组电极的电极片与人体接触的位置不变。上述方法能够将两种电流刺激信号结合起来使用,具有更好的电刺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以电刺激方式辅助便秘的仪器有很多,西医领域主要是通过电刺激神经和肌肉装置来改善便秘,中医主要是通过电刺激穴位的方式来改善便秘。电刺激神经肌肉治疗主要以低频电刺激为主,通过电刺激相关神经或肌肉群,以改善和恢复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从而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但低频电刺激电流作用深度较浅,无法作用到深层肌肉组织。
电刺激穴位的刺激方式主要采用电针或贴电极片的方式对穴位进行电刺激,也主要以低频电刺激为主,通过电刺激对便秘有促进作用的相关穴位,调和人体气血阴阳,调畅肠道气机,促进大便的排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穴位电刺激改善便秘主要电刺激的部位均为腹部、后腰部等区域。其中电刺激的腹部穴位主要为天枢、腹结、大横、气海、水道、归来等穴位,电刺激的腰背部穴位主要为肺俞、脾俞、大肠俞、上髎、中髎、下髎、肾俞等。这些穴位主要分布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上。穴位扶正祛邪的原理为补虚泻实,即盛实需用泻法,虚弱需用补法。又随经脉为补,迎经脉为泻,故顺经脉走向刺激为补,反之为泻。
虽然电刺激腹部辅助缓解便秘的医疗设备有很多,但是针对不同类型便秘的辅助改善或将中医和西医的作用理念和方式同时融入的设备比较少。如何将西医和中医的生物物理促进方法融合一起,同时发挥中西医的治疗优势,且能根据便秘类型确定不同的信号刺激方式,达到更好的缓解效果,成为医学领域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对同一部位发出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信号,达到同时刺激穴位和腹部深部肌肉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刺激信号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输出刺激人体腹部穴位的刺激信号的低频控制电路和用于输出刺激人体腹部肌肉的刺激信号的中频控制电路,所述低频控制电路和所述中频控制电路均通过极性切换组件连接多组电极;刺激信号控制方法包括:
在确定便秘类型之后,所述低频控制电路采用与便秘类型匹配的低频电刺激模式向多组电极输出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
在所述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所述中频控制电路通过极性切换组件切换所述多组电极中每组电极片的极性,且所述中频控制电路向更新极性后的电极输出第二类型电刺激信号;
其中,在低频控制电路和中频控制电路输出刺激信号的过程中,所述多组电极的电极片与人体接触的位置不变。
可选地,所述便秘类型包括:实证便秘和虚证便秘;
在所述便秘类型为虚证便秘时,所述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为顺经脉循行方向的电刺激信号;
在所述便秘类型为实证便秘时,所述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为逆经脉循行方向的电刺激信号。
可选地,所述低频控制电路采用与便秘类型匹配的低频电刺激模式向多组电极输出第一类型电刺激信号,包括:
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方式向多组电极输出频率为0-30Hz的连续波的刺激电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3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