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5073.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毕齐林;刘志军;唐振宇;严小珊;周启鸿;周咏涛;赖敏玲;闫奕檏;李浩源;周沛杰;吴程锦;汪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航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7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垃圾 清洁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垃圾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收集层、储存层和动力层,储存腔内设置用于存储垃圾的储物篓,收集层上设置有与储存层的储物篓连通的收集口,动力层上设置有与储存腔连通以用于排水的水轮机,动力层上还布置有与水轮机连通的出流孔,出流孔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排水分量以驱动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移动。由于排水管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排水分量,水流对该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可以施加水平方向的反作用力,从而驱动该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在水面上移动,在大范围内对水面垃圾进行清理,提高了垃圾的清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清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面垃圾漂浮物对水质的破坏及其严重,也是相对较容易处理的水质污染根源,只要及时将水面垃圾漂浮物进行清理,即可避免其对水体污染的可能。目前,水面垃圾漂浮物的清理工作主要靠人工通过网兜进行处理或者是通过大型打捞船打捞,现有大型打捞船以整套设备形式出现,购买和维护成本高,且无法收集浅水域垃圾漂浮物,在小型水域内主要以人工打捞为主,而人工通过网兜打捞的工作量较大,人工成本较高,效率低且安全系数不高。
申请公布号为CN109024515A,申请公布日为2018.12.1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水面垃圾清理装置,该水面垃圾清理装置包括浮体模块、顶盖、太阳能电池板、水泵、连接杆、支撑架、叶轮支架、收集网袋、蓄电池、直流电机、水泵叶片和箱体,箱体为薄璧圆筒结构,箱体上端口外翻有圆弧凸缘,箱体侧壁上部依中心轴线等角度周向分布有多根支撑架,支撑架向上弯折一定角度与箱体为一体结构,箱体内侧璧靠近上端口有环形凸台,用于装卡收集网袋,收集网袋袋口上设置有提手挂耳,使收集网袋直接挂卡在箱体内侧璧凸台上,收集网袋位于蓄电池与直流电机的上方,水泵与蓄电池固定在箱体内底部,水泵与箱体内璧通过叶轮支架固连,顶盖位于箱体的上方,顶盖上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杆一端与顶盖下表面依顶盖中心等距离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浮体模块固连;浮体模块为长方体结构,浮体模块上表面镶嵌有太阳能电池板,浮体模块侧端与箱体支撑架固连,且浮体模块上表面高于箱体上端口3~5cm;其中,顶盖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箱体内底部的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浮体模块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箱体内底部的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直流电机驱动水泵叶片转动;在浮体模块的浮力与箱体的重力作用下,使箱体上端口低于水面,漂浮物随着水流进入箱体内收集网袋中,流入箱体内的水通过水泵匀速排出。
上述的基于太阳能水面垃圾清理装置在清理水面垃圾时,以太阳能作为能源,在浮体模块的浮力与箱体的重力使箱体的上端口低于水面,采用水泵排出流入箱体内的水,利用收集网袋存储水面上的垃圾。但是在清理水面垃圾时,垃圾分布的区域较大,水面垃圾清理装置需要在水面上移动以及转向以提高垃圾的清洁效率,而上述的垃圾清理装置依靠浮体模块漂浮在水面上,移动不便,垃圾的清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清理装置在水面上移动不便,垃圾的清理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收集层、储存层和动力层,所述储存腔内设置用于存储垃圾的储物篓,所述收集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存层的储物篓连通的收集口,所述动力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存腔连通以用于排水的水轮机,动力层上还布置有与所述水轮机连通的出流孔,所述出流孔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排水分量以驱动所述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移动。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为90度的弯管,排水管的排水方向为沿水平方向。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间隔布置有两个,两个排水管的排水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出流孔处布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速度的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航海学院,未经广州航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附式水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车辆检测装置及车辆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