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痰湿体质穴位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5847.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0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军;仝伯胜;梁凤菊;胡宁宁;李志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维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K9/70;A61K47/22;A61K47/10;A61K9/20;A61K47/46;A61P3/04;A61P11/10;A61P39/00;A61P1/14;A61P1/10;A61P29/00;A61P7/10;A61K3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裕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2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质 穴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20‑40份、枳实2‑20份、厚朴2‑20份、桃仁2‑20份、芒硝10‑20份、炒山楂1‑10份、番泻叶2‑2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痰湿体质穴位膏的制备方法,包括灭菌、粉碎、煎煮提取、浓缩、制丸步骤;本发明的痰湿体质穴位膏运用内病外治中医理论,实现传统中药丸剂与贴剂的有效结合,以大黄泻下功积、芒硝攻下软坚、牵牛子峻下逐水,泄水通便;桃仁润肠通便,山楂、莱菔子健胃消食;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厚朴燥湿,行气,消积,消痰等药物为配伍达到健胃消食、泻下清解热积,润肠通便、祛除水湿、消胀作用,与内服制剂相比具有作用缓和、持久特点;本品为丸剂,携带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贴敷膏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痰湿体质穴位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过多摄入肥甘油腻食物,社会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户外运动少,造成气虚、脾胃虚弱及运化不力、胃肠积滞、水湿停运、湿热内积、腹胀便秘等症状等单纯性肥胖体质,中医认为该类体质多数为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会表现为体型比较肥胖,胸闷,痰多,容易疲劳,身体比较沉重,且容易诱发其他的疾病。
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痰湿体质,煎服中药比较繁锁,口服丸剂的口味较苦,所以大多数病人难于坚持治疗,一般人得到控制症状后,便不再继续治疗,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延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贴敷的方式来改善痰湿体质的痰湿体质穴位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20-40份、枳实2- 20份、厚朴2-20份、桃仁2-20份、芒硝10-20份、炒山楂1-10份、番泻叶2-20份。
进一步的,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28-32份、枳实4-16份、厚朴4-16份、桃仁4-16份、芒硝14-16份、炒山楂2-8份、番泻叶4-16份。
进一步的,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36份、枳实18份、厚朴18份、桃仁18份、芒硝18份、炒山楂9份、番泻叶18份。
进一步的,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24份、枳实8份、厚朴8份、桃仁8份、芒硝24份、炒山楂4份、番泻叶8份。
进一步的,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30份、枳实9份、厚朴9份、桃仁9份、芒硝15份、炒山楂4.5份、番泻叶9份。
进一步的,痰湿体质穴位膏,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大黄36份、枳实18份、厚朴18份、桃仁18份、芒硝18份、炒山楂9份、番泻叶18份、冰片4.8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痰湿体质穴位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灭菌、粉碎:取一半重量的大黄、枳实、厚朴、桃仁、番泻叶和全部重量的芒硝,记为组合一,将组合一灭菌、粉碎得到组合一粉末,组合一粉末的细度在200目以上;
(2)煎煮提取:取一半重量的大黄、枳实、厚朴、桃仁、番泻叶和全部重量的炒山楂,粉碎后用煎煮法提取两次,合并过滤两次煎液得到混合煎液;
(3)浓缩:真空浓缩混合煎液至相对密度1.20-1.25(50℃),密封冷藏备用。
(4)制丸:将组合一粉末和混合煎液混合制成丸剂。
进一步的,在煎煮法提取过程中,第一次加饮用水8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饮用水6倍煎煮1.5小时。
进一步的,制丸过程中加入有适量炼制蜂蜜、乙醇溶解的冰片和透皮吸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维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维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全水管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