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三级清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6068.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常楷沂;常红柱;周宝龙;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2 | 分类号: | A23N12/02;C02F9/02;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300 陕西省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三级 清洗 方法 | ||
一种红薯三级清洗方法,由一级清洗槽、二级清洗槽、三级清洗槽和中水循环回收池组成,其中一级清洗槽采取蛟龙清洗、输送,使红薯自动进入到二级清洗槽中,在二级清洗槽中采取毛刷清洗,然后进入三级清洗槽采用蛟龙清洗;并对清洗用水采取中水回收循环利用,即三级清洗使用自来水清洗,清洗后中水经沉淀后用于二级清洗,二级清洗后中水经沉淀后用于一级清洗,一级清洗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本发明采用三级清洗槽清洗红薯,自动送料,劳动强度低,清洗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平稳;对清洗用水采取中水回收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薯三级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是一种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通常为宽卵形,叶柄长短不一,聚伞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红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但是一般的红薯清洗装置对红薯的清洗并不是很彻底,多次清洗导致劳动强度大,加之对水循环利用不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红薯进行三级清洗并对中水回收循环利用的组合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三级清洗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三级清洗槽清洗,其中一级清洗槽采取蛟龙清洗、输送,使红薯自动进入到二级清洗槽中,在二级清洗槽中采取毛刷清洗,然后进入三级清洗槽采用蛟龙清洗;并对清洗用水采取中水回收循环利用,即三级清洗使用自来水清洗,清洗后中水经沉淀后用于二级清洗,二级清洗后中水经沉淀后用于一级清洗,一级清洗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薯三级清洗组合设备,由一级清洗槽、二级清洗槽、三级清洗槽和中水循环回收池组成,一级清洗槽、二级清洗槽固定安装在中水循环回收池上;其中中水循环回收池水平安装;二级清洗槽左高右低,与水平地面倾斜10-15°安装;一级清洗槽、三级清洗槽左低右高,与水平地面倾斜30-35°安装;
所述的一级清洗槽、二级清洗槽、三级清洗槽、中水循环回收池为“U”型密闭结构;
在一级清洗槽或三级清洗槽的“U”型结构中安装有蛟龙,其“U”型结构左端上部连接有接料斗,左端下部连接有排污口,右端下部连接有出料口,右端上部设置有进水管;蛟龙左、右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U”型结构两端,在蛟龙右端连接有电机;
在二级清洗槽的“U”型结构中安装有传动轴,其“U”型结构上部安装有进水管和可拆卸的护罩,“U”型结构左端下部连接有排污口,右端侧面连接有出料口,在护罩左端顶部设置有入口作为接料斗;
所述的中水循环回收池,由废水回收区、中水回收区I、中水回收区II组成;其中废水回收区下部为孔径3-5cm的筛网结构,用于收集一级清洗槽从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筛网用于收集小块红薯,从筛网排出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中水回收区I下部为密闭结构,用于收集二级清洗槽从排污口排出的污水,污水在中水回收区I中进行泥沙沉淀,将中水回收区I中的中水使用水泵通过进水管用于一级清洗槽的清洗用水,定期使用中水回收区I下面安装的排污口将泥沙排出;
中水回收区II下部为密闭结构,用于收集三级清洗槽中排污口排出的污水,污水在中水回收区II中进行泥沙沉淀,将中水回收区II中的中水使用水泵通过进水管用于二级清洗槽15的清洗用水,定期使用中水回收区II下面安装的排污口将泥沙排出;
所述的二级清洗槽中传动轴,其两端通过左、右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二级清洗槽的“U”型结构两端,在传动轴左端连接动力装置,并在传动轴上安装有一定数量的搅拌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6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