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高寒地区尾矿坝隐患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6898.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王振刚;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02;E02D3/10;E03F3/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李振中;范秉健 |
地址: | 830022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高寒 地区 尾矿 隐患 治理 方法 | ||
1.一种高原高寒地区尾矿坝隐患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库区内尾砂通过汽车倒运到初期坝前,人为形成一部分干滩;
(2)采用土工膜对山坡进行防渗处理,土工膜采用两布一膜成品,膜两侧的土工布采用耐久性强的纯涤纶材料,断裂强力≥14kN/m,土工布总单位面积质量>800g/m2以上,中间膜材采用环保用HDPC膜,膜材厚度≥l .5mm,渗透系数≤l×l0-7cm/s,土工膜铺设过程中的搭接采用热熔焊接,焊缝搭接宽度约100±20mm,熔焊温度设定420±20℃,熔焊速度设定2m/min,土工膜上部覆土保护,覆土厚度不小于300mm;
(3)通过导流方式对初期坝东坝体渗水点进行处理;东坝导渗盲沟从出水点引至下游坡脚,在坝面上从出水点至坝脚开挖深度为600mm,宽度不小于2.5m的盲沟,底部满铺宽度为6m土工布,盲沟内置直径200mm钢制花滤管,滤管外包土工布,盲沟内填满卵石至坝面下200mm,卵石表面再满铺土工布,土工布上再覆盖厚度不小于200mm的卵石保护层至坝面平,观测5天后如有沉降,再补铺卵石至坝面平,最后恢复坝面上的块石至原状,为防止土石进入滤管内,出水处管头用菱形钢网封头,再外包土工布,导流盲沟施工完毕后,在坝脚处新设1.2m深、1m厚、3m宽的碎石过滤体,通过导流管将渗水导出;
(4)中间山体两侧与坝体接触处加设反滤体:沿排水沟外4-5m的土方挖除,土方表面高度和排水沟表面等高,并将台阶削坡形成不大于1:2的坡面,排水沟至坡面之间设置1道反滤体,具体做法为:沿排水沟向山体方向按水平2m宽设置,反滤体垂直于坡面的厚度为1.0m,反滤体基槽开挖时外边和排水沟保持安全距离,防止排水沟侧倾破坏,反滤体与山体表面接触处铺设不小于500克/平方米土工布,土工布表层压覆800mm厚砂砾石或卵石;砂砾石或卵石表层压覆不小于200mm厚卵石或块石;
(5)对中间山体出现的滑坡采用削坡压载的方式进行处理,①下部堆载反压;压坡体顶标高为2798m,顶宽15m,下游坡为1:2; 压坡体经碾压后的废石孔隙率不大于30%;②上部减载削坡及换填;在初期坝顶下游排水沟外2820.0m标高处设置宽约10.0m的平台,然后在下游方向按平均坡度为1:3 进行削坡,2810m标高以下已形成滑坡的滑动区域应进行挖除和换填石料,石料可取自砂石料场废料堆;③治理地表水;为将渗水有序导出,在各平台内侧设置排水沟,在两侧岸坡位置修建排水沟将水导至下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68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地下矿山短竖井掘进方法
- 下一篇:一种蛋白质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