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窑低氮型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1130.5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贾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博纳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王理君 |
地址: | 45237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蒸气通道 助燃风通道 煤风通道 出口管 水蒸气 本实用新型 中心风道 回转窑 燃烧器 低氮 同轴 氢离子 化学反应 水蒸气管道 氮氧化物 火焰产生 煤粉通道 直径加大 成锥状 氮粒子 分散盘 煤粉 喷射 降级 讲解 扩散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窑低氮型煤粉燃烧器,包括助燃风通道、位于所述助燃风通道内且与所述助燃风通道同轴的煤风通道、位于所述煤风通道内部且与所述煤风通道同轴的中心风道,所述中心风道内设有用于使水蒸气通过的水蒸气通道,所述水蒸气通道的出口管成锥状,所述出口管与所述水蒸气管道连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出口管另一端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散盘的设置,使煤粉分散喷射,煤粉通道出口以斜面向四周扩散,火焰直径加大,水蒸气通道的设置,水蒸气与火焰产生化学反应,氢离子和氮粒子进行混合讲解,又一次降级氮氧化物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燃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低氮型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统称NOx,排放到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因为易形成酸雨和酸雾而对环境和人体有害,因而国家对氮氧化物排放量有越来越明确的要求,目前国家要求回转窑氮氧化物排放达到400㎎/m³以下,大多数回转窑使用厂家通过在回转窑尾部进行脱硫脱硝改造,这种改造存在着投资大,能耗大,企业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现由技术中也有煤粉燃烧器,例如公告号为CN105042585B,公告日为2017.07.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进料混合器、中心风管、进风壳体、稳燃器和点火器,进料混合器的进料管与筒形侧壁的连接部内设置有一个垂直于轴向端面的导流板,进风壳体包括沿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煤粉输料管、二次风管和一次风管,中心风管从进料混合器的一个的轴向端面穿入并从进料混合器的出料管穿出后一直延伸至煤粉输料管的前端,稳燃器固定安装于中心风管的前端,点火器从中心风管的后端穿入,并延伸至稳燃器内部,该煤粉燃烧器是煤粉的燃烧接近或达到理想的状态,是煤粉和空气充分结合,但是该煤粉燃烧器未设置水蒸气通道,且在煤粉输料管出口处未设置分散盘和倾斜角度,不能分散喷射,火焰直径不能加大,煤粉不能充分燃烧,且燃烧的火焰不能与水蒸气反应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回转窑低氮型煤粉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回转窑低氮型煤粉燃烧器,包括助燃风通道、位于所述助燃风通道内且与所述助燃风通道同轴的煤风通道、位于所述煤风通道内部且与所述煤风通道同轴的中心风道,所述中心风道内设有用于使水蒸气通过的水蒸气通道,所述水蒸气通道的出口管成锥状,所述出口管与所述水蒸气管道连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出口管另一端的直径。
所述煤风通道的出口处设有用于使煤粉分散喷出的分散盘,所述分散盘上设有若干孔,所述孔的外切角A的角度为10°~15°。
所述分散盘与所述煤风通道的管壁可拆卸连接。
所述水蒸气管道设置在保护管的内部,所述保护管设置在所述中心风道内部。
所述助燃风通道的内管壁上设有用于固定煤风通道的管子的若干三角支架。
所述三角支架在所述助燃风通道的内管壁上呈圆环状分布,所述三角支架的高度为6~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散盘的设置,使煤粉分散喷射,煤粉通道出口以斜面向四周扩散,火焰直径加大,水蒸气通道的设置,水蒸气与火焰产生化学反应,氢离子和氮粒子进行混合讲解,又一次降级氮氧化物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料盘在煤风通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角支架在助燃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风通道1,煤风通道2,中心风通道3,水蒸气通道4,出口管5,分料盘6,孔7,三角支架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博纳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博纳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1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