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拉森钢板桩和喷锚护坡的组合止水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2003.7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0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付冲;罗正涛;张桂军;徐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E02D19/06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齐晨涵;姜学德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森钢板桩 止水 斜坡坡面 支护体系 支护 层间 护坡 坡面 补给 开挖 本实用新型 地下水位线 基坑稳定性 不透水层 综合效益 放坡 基底 伸入 斜坡 桩顶 地下水 穿过 节约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拉森钢板桩和喷锚护坡的组合止水支护体系,包括拉森钢板桩,还包括地面和基底之间开挖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所述拉森钢板桩由斜坡坡面打入,所述斜坡坡面由拉森钢板桩打入位置而分为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所述拉森钢板桩桩顶略高于地下水位线,桩底穿过层间补给性地下水层伸入不透水层。在尽量节约施工开挖面的同时达到止水支护,特别是层间补给性地下水的止水支护目的,采用拉森钢板桩和喷锚护坡的组合止水支护体系,减少对拉森钢板桩的投入,采用喷锚放坡和拉森钢板桩止水提高基坑稳定性,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房屋建筑、市政、公路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的地下基坑边坡临时支护工程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采用拉森钢板桩和喷锚护坡的组合止水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高层建筑深基础或地下室施工时,由于建筑选址地质条件复杂,通常会存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情况复杂等情况。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在水位较高地质,设计往往会考虑采用止水与支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根据现建筑领域的基坑设计施工情况,主要包含为以下几种止水支护体系:
1、止水帷幕+支护桩的型式,即基坑采用支护桩和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并在支护桩外侧施工止水帷幕进行降水,该方法可节约开挖施工场地,但因围护桩及止水帷幕造价巨高,从而造成建设成本急剧增加,且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深基坑方能体现其支护作用的优点;
2、拉森钢板桩或其他工法桩支护体系,即直接采用钢板桩和工法桩作为支护,同时满足止水支护需求,该方法也可节约开挖施工场地,但其在施工钢板桩或工法桩同时必需架设钢围檩及内支撑措施,否则容易造成倾倒,经济成本并不见得节约,综合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便捷式人工搬运微重物半自动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1、一种采用拉森钢板桩和喷锚护坡的组合止水支护体系,包括拉森钢板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和基底之间开挖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所述拉森钢板桩由斜坡坡面打入,所述斜坡坡面由拉森钢板桩打入位置而分为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所述拉森钢板桩桩顶略高于地下水位线,桩底穿过层间补给性地下水层伸入不透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坡面还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下部坡面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其中,上部坡面在拉森钢板桩打入之前进行放坡和防护施工,下部坡面在拉森钢板桩打入之后进行放坡和支护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的坡度角大于60°,到达在无土钉支护的情况下减小土方开挖面和开挖土方量,降低对基坑周边建筑构筑物、管线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拉森钢板桩组拼的锁口内填充有防水材料,咬合的锁口由棉絮和油灰嵌缝密实,防止渗漏水,达到止水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尽量节约施工开挖面的同时达到止水支护,特别是层间补给性地下水的止水支护目的,采用拉森钢板桩和喷锚护坡的组合止水支护体系,使钢板桩的打入正好抵御层间补给性地下水层,减少对拉森钢板桩的投入,采用喷锚放坡和拉森钢板桩止水提高基坑稳定性,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森钢板桩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边坡的渗流流线示意图。
图中:拉森钢板桩1,地面2,基底3,斜坡4,上部坡面4.1,下部坡面4.2,地下水位线5,渗流路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2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级受力型基坑支撑系统
- 下一篇:复合型水中承台基坑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