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降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2590.X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7/02 | 分类号: | F16K47/02;F16L55/033 |
代理公司: | 32251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陆金星;姚惠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151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柱 实体部 减震层 压紧 本实用新型 内侧空间 第一端 减震片 端盖 轴向 减震 减震降噪 交错设置 交互流动 介质流速 介质压力 流体通过 外侧空间 外圆周 侧壁 封堵 排孔 噪声 流出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降噪器,包括减震柱、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减震柱包括多个减震层,每个减震层包括多个减震片,每个减震片具有第一实体部和第二实体部,第二实体部连接于第一实体部上,同一减震层的相邻两个减震片中,其中一者的第一实体部与另一者的第二实体部压紧在一起并交错设置,第一端盖压紧于减震柱的轴向一端和封堵减震柱的内侧空间,第二端盖压紧于减震柱的轴向另一端,减震柱的内侧空间与减震柱的外侧空间之间的流体通过其侧壁进行交互流动。本实用新型使得介质的能量得到损失,逐步减少介质压力,降低介质流速,当介质通过外圆周上的排孔流出时,提高了震动的频率,从而降低了噪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降噪器。
背景技术
在流体输送过程中,由于介质经过阀门等元器件,使得介质的流动属性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形成喷口等模型。特别是气体,当介质减压时会膨胀,如果管道的设计没有考虑介质的膨胀空间,会导致流速瞬间上升,此时聚集了很多能量再去释放,会产生很大的噪声。而噪声是有危害的,我们必须要控制。目前市面上的降噪措施有:隔声隔振、阻尼减振、消声器等方法。在流体工业中,需要增加一个元件去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会使得系统变得庞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现有的元件,如阀门、管道中,在不增加现系统的占用空间的前提下,解决噪声和震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降噪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降噪器,包括减震柱、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所述减震柱大致呈空心柱状并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减震层,每个所述减震层大致呈环台状并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减震片,每个所述减震片大致呈环片状且其至少一个扇形区域具有第一实体部和第二实体部,所述第一实体部呈带状,所述第二实体部呈梳齿状连接于所述第一实体部上,同一所述减震层的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片中,其中一者的第一实体部与另一者的第二实体部压紧在一起并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端盖呈片状并压紧于所述减震柱的轴向一端和封堵所述减震柱的内侧空间,所述第二端盖呈环片状并压紧于所述减震柱的轴向另一端且其内孔与所述减震柱的内侧空间连通,所述减震柱的内侧空间与所述减震柱的外侧空间之间的流体通过其侧壁进行交互流动并驱动所述第二实体部相对所述第一实体部弹性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实体部边缘呈锯齿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实体部沿所述减震片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实体部沿所述减震片的径向延伸。
优选的,同一所述减震层的相邻两个所述减震片中,至少一者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呈弧形以将其所在的扇形区域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一实体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实体部向所述第一实体部的径向内侧延伸或向所述第一实体部的径向外侧延伸。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减震层之间还设有一隔离片,所述隔离片呈环片状并压紧于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减震片上且三者内孔连通。
优选的,每个所述减震层包括两个所述减震片。
优选的,所述减震片材质为316奥氏体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第二实体部的厚度为3-8mm,所述第二实体部的长度为 12-20mm,所述第二实体部的宽度为6-9mm。
优选的,所述减震柱、所述第一端盖以及所述第二端盖通过螺栓沿轴向穿设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25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脂工矿用硬密封固定球阀
- 下一篇:一种钢瓶用阀门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