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2655.0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0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许为;张子虎;朱葛;王增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为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板 右模板 左模板 墙体 本实用新型 加固结构 固定栓 剪力墙 原墙体 上端 固定栓旋 模板固定 内部固定 固定帽 拆卸 底座 浇筑 木质 竖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包括左铁板和右铁板,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均放置在原墙体的上端,所述原墙体的上端竖向设有待浇墙体,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分别固定在待浇墙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铁板的右侧表面和右铁板的左侧表面通过固定栓分别固定有左模板和右模板,且固定栓旋接在左模板和右模板内部固定的固定帽内,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底部均固定有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内部分别固定有木质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在浇筑时使左模板和右模板通过固定栓固定在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内侧,然后固定在待浇墙体的两侧,不仅可以加强模板固定的强度,还方便对模板进行拆卸,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力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首先支设模板、钢筋,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但是木制模板的强度较低,在支撑墙体时容易导致倾倒,而铁质模板不仅重量大,也不利于与混凝土分离拆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通过在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内部分别固定有木质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在浇筑时使左模板和右模板通过固定栓固定在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内侧,然后固定在待浇墙体的两侧,不仅可以加强模板固定的强度,还方便对模板进行拆卸,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包括左铁板和右铁板,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均放置在原墙体的上端,所述原墙体的上端竖向设有待浇墙体,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分别固定在待浇墙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铁板的右侧表面和右铁板的左侧表面通过固定栓分别固定有左模板和右模板,且固定栓旋接在左模板和右模板内部固定的固定帽内,所述固定栓和固定帽均为多个,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底部均固定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之间的上端连接有螺栓,且螺栓通过右铁板表面的螺母固定连接在左铁板和右铁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铁板的左侧中部表面和右铁板的右侧中部表面均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的上端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螺栓固定在卡槽内,所述卡槽为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外侧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在固定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加固结构,通过在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内部分别固定有木质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在浇筑时使左模板和右模板通过固定栓固定在左铁板和右铁板的内侧,然后固定在待浇墙体的两侧,不仅可以加强模板固定的强度,还方便对模板进行拆卸。
2.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加固结构,通过在左铁板和右铁板之间的上端连接有螺栓,并使螺栓通过右铁板表面的螺母固定连接在左铁板和右铁板之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完成后螺栓连接在左铁板和右铁板之间的上端,可以使左铁板和右铁板的上端有足够大的支撑力。
3.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加固结构,通过在左铁板的左侧中部表面和右铁板的右侧中部表面均焊接有固定块,并使固定块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可以使左铁板和右铁板的中部均能够受到来自底座的支撑力,保证了左铁板和右铁板的中部有足够大的支撑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为,未经许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2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