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4866.8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0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中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把手 连接头 夹持 卡嘴 人造视网膜 植入辅助 电极片 防滑 磨纹 本实用新型 内部设置 植入位置 防撞柱 视网膜 通孔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包括手持把手、防滑磨纹、夹持卡嘴和凹槽,所述手持把手上方刻有通孔,所述手持把手内侧设置有防撞柱,所述手持把手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手持把手靠近所述连接头一侧刻有所述防滑磨纹,所述连接头一侧设置有夹持卡嘴,所述夹持卡嘴内部设置有所述凹槽。有益效果在于:能将电极片准确送到植入位置,并且可以避免因电极片自身张力对视网膜造成的损害,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
背景技术
视网膜为眼球壁的内层,分为视网膜盲部和视部。盲部包括视网膜虹膜部和视网膜睫状体部,各贴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是虹膜和睫状体的组成部分。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视网膜在脱离后需要进行手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国内尚无开展人造视网膜植入手术经验,国外无植入手术的具体技术报道资料。在对动物进行试验时,运用传统手术器械,植入人造视网膜电极片时,十分困难,且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导致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包括手持把手、防滑磨纹、夹持卡嘴和凹槽,所述手持把手上方刻有通孔,所述手持把手内侧设置有防撞柱,所述手持把手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手持把手靠近所述连接头一侧刻有所述防滑磨纹,所述连接头一侧设置有夹持卡嘴,所述夹持卡嘴内部设置有所述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把手、所述防撞柱、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夹持卡嘴均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把手共有两个,前端呈弧形,其中一个所述手持把手1从另一个所述手持把手1的所述通孔6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柱焊接在所述手持把手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卡嘴咬合后距离为4.55mm。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深度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手持把手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能将电极片准确送到植入位置,并且可以避免因电极片自身张力对视网膜造成的损害,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的外观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造视网膜植入辅助器的夹持卡嘴主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手持把手;2、防撞柱;3、防滑磨纹;4、连接头;5、夹持卡嘴;6、通孔;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中,未经何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4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病防控康复仪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可拆式中药凝胶蒸汽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