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建筑修复木材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5573.1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利;张如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9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纳槽 弧形固定板 古建筑修复 夹持固定板 古建筑 木材加固 柱状木材 除湿 本实用新型 干燥处理 古建筑柱 固定组件 加固装置 连接固定 干燥剂 开口处 连接板 内弧面 吸湿孔 槽塞 腐烂 连通 木材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木材加固结构,属于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两个夹持固定板和将两个夹持固定板进行连接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夹持固定板包括弧形固定板以及固定在弧形固定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将容纳槽进行封闭的槽塞;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内弧面开设有连通容纳槽与外界的吸湿孔;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对古建筑的柱状木材进行加固时无法进行除湿,古建筑柱状木材容易发生腐烂的问题;能够对古建筑的柱状木材进行加固时对加固处进行除湿干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木材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古建筑具有浓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并且多采用木质结构,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并且对重要结构进行加固。在古建筑中的木质圆柱体,如走廊柱等,主要起支撑承载作用,由于年代久远以及腐烂和虫蛀等因素造成局部结构脆弱,更需要及时加固修复。
授权公告号为CN2076204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主要用来对古建筑的柱状木材进行加固,其包括加固装置主体,所述加固装置主体一侧镶嵌固定有加固装置连接固定板,所述加固装置主体另一侧镶嵌固定有加固装置防护承载板,所述加固装置防护承载板一侧镶嵌固定有加固装置防护贴合层,所述加固装置防护承载板另一侧镶嵌固定有加固装置保护外涂层,所述加固装置防护承载板内部开设有加固装置防护承载板内仓,所述加固装置防护承载板内仓一侧镶嵌固定有古建筑柱体检测器,所述古建筑柱体检测器内部开设有检测器内仓。
上述中的古建筑的加固装置进行加固时无法进行除湿,古建筑柱状木材容易发生腐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木材加固结构,能够对古建筑的柱状木材进行加固时对加固处进行除湿干燥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木材加固结构,包括两个夹持固定板和将两个夹持固定板进行连接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夹持固定板包括弧形固定板以及固定在弧形固定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将容纳槽进行封闭的槽塞;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内弧面开设有连通容纳槽与外界的吸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古建筑修复木材加固结构包括两个夹持固定板和将两个夹持固定板进行连接固定的固定组件,夹持固定板包括弧形固定板以及固定在弧形固定板两侧的连接板;通过在弧形固定板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在容纳槽内放置有干燥剂,并且通过的槽塞对容纳槽进行封闭;通过在弧形固定板的内弧面开设有连通容纳槽与外界的吸湿孔,进而通过吸湿孔利用干燥剂对加固出进行吸湿处理,减缓柱状古建筑的腐烂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塞包括端盖部以及固定在端盖部靠近容纳槽一侧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容纳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塞包括端盖部以及固定在端盖部靠近容纳槽一侧的插接部,插接部与容纳槽插接,进而通过插接部与容纳槽插接对容纳槽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部靠近插接部的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部靠近插接部的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密封垫,进而通过橡胶塞进一步加强端盖部对容纳槽的密封效果,减小外部的湿气进入到容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夹持固定板两侧的连接板上固定有若干个沿夹持固定板长度方向的定位柱,另一个夹持固定板两侧的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定位柱插接的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55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古建筑修复筒瓦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