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无菌薄膜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7348.1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6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滕钰;胡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钰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6;C12M1/34;C12M1/12;C12M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菌培养器 杯体 无菌薄膜过滤 本实用新型 出液软管 进液软管 样品容器 抽水泵 过滤膜 集菌仪 暗扣 微生物 空气过滤组件 工作效率 控制面板 样品支架 控制器 准确度 进液管 预过滤 杯座 滤筒 支架 电路 双手 便利 检验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无菌薄膜过滤装置,包括集菌仪、多个集菌培养器、培养支架、滤筒、抽水泵、控制面板、样品支架和样品容器,所述集菌仪内部设有电路和控制器;所述抽水泵两端分别通过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与样品容器和集菌培养器相连,所述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上均设有活动暗扣;所述集菌培养器包括杯体和杯座;所述杯体底部设有第一过滤膜,进液管与杯体之间设有预过滤膜,空气过滤组件与杯体之间设有第二过滤膜。本实用新型大大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活动暗扣可将各个集菌培养器进行区分,减少不同菌相互混合的影响,保证了检验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无菌集菌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无菌薄膜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保证无菌产品使用安全的检验项目中,无菌检查时常规意义上的必检项目。而在无菌检测领域中,薄膜过滤法是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薄膜过滤法的操作原理是通过将液体中存在的微生物截留与滤膜表面,然后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浇注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并在控制相应温度的情况下,截留到的微生物最终通过增殖影响培养基的澄清度从而达到能被肉眼观察到的结果。集菌仪是集菌培养器使用较多的配套使用仪器,通过集菌仪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样品被过滤在滤器内进行培养,以此来检验样品中是否有菌,集菌仪的作用是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的仪器,配套集菌培养器使用。
但是,现有的薄膜过滤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操作繁琐,给工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检验过程中无法对软管进行控制,在对不同样本溶液进行检验时,容易使得不同的溶液灌装到相同的集菌培养器中,也容易让培养物收到污染,大大影响了检验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生物无菌薄膜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大大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活动暗扣可将各个集菌培养器进行区分,减少不同菌相互混合的影响,保证了检验的准确度。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生物无菌薄膜过滤装置,包括集菌仪和至少一个集菌培养器;
包括集菌仪和至少一个集菌培养器;所述集菌仪外侧设有用于放置集菌培养器的培养支架,所述培养支架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集菌培养器的滤筒;所述集菌仪中间设有抽水泵,所述集菌仪内部设有电路和对抽水泵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所述集菌仪的前壁设有控制面板;所述集菌仪的顶部设有样品支架,所述样品支架上活动固定有样品容器;所述抽水泵的进液口与样品容器通过进液软管相连,抽水泵的出液口与各个集菌培养器通过出液软管相连;所述出液软管上均设有流量检测器;所述进液软管设有活动暗扣;
多个集菌培养器分别活动放置在各个滤筒中,所述集菌培养器顶部分别与相对应的出液软管相连;所述集菌培养器的顶部设有空气过滤组件,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与集菌培养器之间设有第二过滤膜;所述集菌培养器底部设有第一过滤膜和底部液口,所述底部液口位于第一过滤膜的下方;所述集菌培养器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辨别圈,不同集菌培养器的第一辨别圈的颜色不同;
所述流量检测器、抽水泵、控制面板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进液软管一端连接至样品容器底部,另一端通过多个分液软管连接至抽水泵,各个分液软管上均设有活动暗扣;可通过活动暗扣对分液软管的通液速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液软管的个数与分液软管的个数相同,且各个出液软管上均设有流量检测器;通过流量检测器对出液软管通入集菌培养器中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可保证各个集菌培养器中分布相同量的培养基,为试验带来了便利。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液软管上均套有第二辨别圈,所述第二辨别圈与该出液软管所连的集菌培养器上的第一辨别圈的颜色相同;通过第一辨别圈和第二辨别圈对不同集菌培养器进行区分,使得工作人员试验更加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钰,未经滕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7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秀丽线虫基因实验装置
- 下一篇:猪毛球拦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