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9781.9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4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贾国鑫;高立辉;贾永宏;高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国鑫 |
主分类号: | F23G5/24 | 分类号: | F23G5/24;F23G5/44;F23J15/02;F23J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韦鳌 |
地址: | 026000 内蒙古自治区锡***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灰 烟管 炉体 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 回收口 回收炉 落灰室 艾草 炉栅 焚烧 燃烧室 中药加工技术 炉体相连通 炉体内部 上下分布 市场推广 回收 粗的 分隔 炉口 炉中 装设 过滤 隔离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它包括炉体、炉栅、第一烟管、集灰炉、过滤网以及第二烟管,炉栅将炉体内部分隔成呈上下分布的燃烧室和落灰室,炉体上设有炉口和第一回收口,第一烟管设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相连通,集灰炉设于第一烟管上方且与第一烟管相连通,集灰上设有第二回收口,第二烟管设于集灰炉上方且与集灰炉相连通,过滤网装设于集灰炉的顶部与第二烟管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本实用新型通过的炉体、集灰炉和过滤网的配合,实现从落灰室中收集较粗的艾灰,从集灰炉中收集较细的艾灰,即可对粗细不同的艾灰进行分别回收,且对艾灰回收彻底,避免了污染环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
背景技术
艾草、艾叶、艾柱或者艾条进行燃烧后产生的灰烬叫艾灰(也叫艾草灰或艾叶灰),艾灰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它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比如用于外伤治疗中进行止血、杀菌消毒、保持伤口干燥,用于褥疮治疗,用于治疗脚气,用于美容、治疗痘痘,用于吸湿除味,用于养花增肥等等。
经研究和实践表明,不同粗细程度的艾灰具有的药用功效是不同的,并且直接燃烧后产生的细灰与燃烧产生的粗灰经加工后变细的艾灰作用也不相同,现有的艾草焚烧装置并不能对粗灰和细灰进行分别回收,均需要经过后期加工才能对艾灰的粗细程度进行分离和收集。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艾草焚烧提出改进方案,以能够对不同粗细的灰烬进行直接筛选和收集,以满足艾灰的研究需求和药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它包括炉体、炉栅、第一烟管、集灰炉、过滤网以及第二烟管,所述炉体和集灰炉均为中空结构体,所述炉栅装设于炉体内以将炉体内部分隔成呈上下分布的燃烧室和落灰室,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口和与落灰室相通的第一回收口,所述第一烟管装设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装设于第一烟管的上方且底部与第一烟管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收口,所述第二烟管装设于集灰炉的上方且底部与集灰炉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网装设于集灰炉的顶部与第二烟管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呈倒圆锥状且顶部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过滤网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于集灰炉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炉体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一烟管的下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灰炉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二烟管的下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且位于炉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炉口的炉门。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且位于第一回收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回收口的第一回收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收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集灰炉上且位于第二回收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回收口的第二回收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艾草经炉口放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产生的大部分较粗的艾灰经过炉栅落入落灰室内,进行回收;少部分较细的艾灰随着烟雾进入集灰炉内,其中大部分会直接降落在集灰炉的底面上,而剩下少部分艾灰在随着烟雾上升的过程中,被过滤网进行过滤和隔离,使得烟雾内的灰被完全过滤和隔离在过滤网的下方,最后沉积在集灰炉内进行回收,实现了对艾灰的充分回收利用,同时过滤干净后的烟雾排放大大气中,避免了艾灰污染周围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国鑫,未经贾国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9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