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次预混炉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9798.4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0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大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1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盖 炉头主体 大火盖 装配 次预 炉头 小火 预混 混合效果 燃烧效率 中心座 燃气 燃烧 | ||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它包括炉头主体(1)、火盖基座(7)、大火盖(11)和小火盖(15),火盖基座(7)装配在炉头主体(1)上,大火盖(11)装配在火盖基座(7)上,小火盖(15)装配在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上;炉头主体(1)与火盖基座(7)之间形成一次预混,火盖基座(7)与大火盖(25)之间形成二次预混区,从而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用具,尤其是一种燃气灶具火盖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多次预混炉头结构。
背景技术
灶具炉头是直接燃烧的零件,合适的燃气混合比及充分混合是保证高效率燃烧的关键,只有当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后才能达到理想的燃烧效果,而现有的炉头主要考虑的是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而未充分考虑混合效果,其燃烧方式是,燃气从喷嘴进入炉头,在炉头内边流动,边预混,然后直接通过炉头上方的火盖气孔直接外排燃烧,也就是说现有的炉头均只设置了一次混合结构,导致燃烧效率不高及燃烧火焰的不稳定性,甚至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异味和有害气体排放,更有甚者,还会引起火焰不稳,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炉头仅考虑燃空比而未考虑充分混合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和火焰不稳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实现多次预混的炉头,且在燃烧过程中各火焰圈内都有独立空气补入通道,达到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次预混炉头,其特征是它包括炉头主体1、火盖基座7、大火盖25和小火盖15,火盖基座7装配在炉头主体1上,大火盖25装配在火盖基座7上,小火盖15装配在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上,炉头主体1与火盖基座7之间形成一次预混区,火盖基座7与大火盖25之间形成二次预混区,多次混合达到混合充分、均匀。
一次预混区和二次预混区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的炉头主体1的中心设有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和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通过第一内部通道19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通过进气口2与第二内部通道18与气源及空气相连通;火盖基座7的外侧设有多个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内侧底座上设有连通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的通孔21,火盖基座7设有装配小火盖15的中心座20,所述中心座有内外二圈组成,内圈与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相连通,外圈设有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所述的内火孔空气补气口16与外火孔空气补充口11贯通;火盖基座7的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形成小火二次预混区9,中心座20外侧与火盖基座外壁22形成有大火二次预混区8;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大火燃气从通孔21进入大次二次预混区8,进行二次预混后经过大火盖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大火盖25后从火孔13及火焰传递孔14中燃烧;经过一次预混后的小火燃气经过火盖基座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中心座内外圈之间的二次预混区9进行二次混合后,经过大火盖底部密闭平面上的多个预留孔进入小火盖15从火孔中燃烧。
所述的大火第一次预混区3为下凹形环形通道。
所述的火盖基座7中心下表面与炉头主体1中心的小火燃气通道23之间形成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经过小火第一次预混区5混合的小火燃气通过火盖基座7中心的弧形进气孔进入中心座20的内外圈之间进行二次预混。
所述的炉头主体1扣心设有装配预留孔4和点火针及熄火保护感应针预留孔6。
所述的小火盖15的中心设有空气进气孔17。
所述的大小火盖底部为设有均匀预留孔的密闭平面。
所述的火盖基座设置有空气补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炉盖的结构的改进,实现了二次预混,不仅使得燃空比合理,而且使得混合充分,火焰稳定,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大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大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9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红外燃烧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氧化氮排放的全预混燃气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