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5006.4 | 申请日: | 2019-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模块 控制电路板 仪表 本实用新型 智能充电器 电源模块 仪器仪表 充电器 微处理器 充电过程 传输数据 电性连接 监测模块 人力成本 数据传输 数据模块 网络配置 制造成本 自动传输 壳体 充电 体内 终端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和电源模块,控制电路板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上包括监测模块、微处理器、数据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自动传输数据至终端,实现了数据传输与充电的结合,省去了人工传输数据,节约了人力成本;另外,由于充电器内有无线通信模块,因此无需再仪表内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也无需对每台仪表进行网络配置,间接的降低了仪表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仪器仪表行业,许多的检测仪表需要将工作场所检测的数据暂存在仪表中,但是由于仪表内存有限,且仪表不能进行数据分析,因此数据不能一直保存在仪表中,需要拷贝或者传输至电脑。随着USB的普及,现在许多具有大数据储存量的检测仪表一般都带有插口,可以很方便的将数据拷贝或者传输到电脑中,然后依靠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每次数据拷贝仍然需要人工插接数据线,不够智能化,而且每个仪表一般只设有一个USB结构,不能同时通过插口对仪表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只能先进行充电,然后再进行数据拷贝或传输,这样非常不方便,而且浪费人力成本。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充电后自动进行数据传输的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以便仪表进行数据传输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能够对仪表进行充电,并自动传输仪表内的数据至计算机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和电源模块,控制电路板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控制电路板上包括监测模块、微处理器、数据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
较佳的,电源模块上接有电源插头和电源转接头,电源插头和电源转接头设于壳体的外侧面上。
较佳的,控制电路板设有多个充电电极,壳体上设有充电盒,充电盒上开设有插口,充电电极设于插口内侧。
较佳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
较佳的,电源模块上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电源指示灯串联。
较佳的,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铭牌。
较佳的,壳体的底部设有支脚;壳体的侧面设有散热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电器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数据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监测模块对仪表的电量进行检测,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当电量数据达到传输数据的设定值时,向仪表发出传输数据的信号,仪表接收信号后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模块,数据模块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至终端;与采用数据线连接传输数据的仪表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自动传输数据至终端,实现了数据传输与充电的结合,省去了人工传输数据,节约了人力成本;另外,由于充电器内有无线通信模块,因此无需再仪表内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也无需对每台仪表进行网络配置,间接的降低了仪表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模块原理图;
图5是图4中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微处理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科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5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移动电源及车载移动电源拓扑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充电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