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2929.2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3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桂磊;刘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恒凯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4/133;H01M2/14;H01M10/0525;H01M10/0587;H01M10/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毛有帮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柱 碳棒 锂电池 绝缘层 电池保护壳体 电池保护 电池隔膜 壳体内部 加固件 密封环 圆柱式 卷绕 电池 本实用新型 放电性能 绝缘保护 电解液 绝缘垫 连接件 密封垫 散热片 正负极 底端 制造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包括电池保护壳体,电池保护壳体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碳棒中心柱,碳棒中心柱两侧上方设有加固件,两侧的加固件下方均设有密封环,密封环下方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密封垫,电池保护壳体内部包裹有电池绝缘层,电池绝缘层远离电池保护壳体一侧设有电池隔膜,碳棒中心柱与电池隔膜之间设有电解液,碳棒中心柱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碳棒中心柱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垫,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工艺简单,同时可对锂电池进行较好的绝缘保护,且通过设置的碳棒中心柱,可极大增加正负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其放电性能更佳,使用效果好,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廉,适合制造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
现有的圆柱锂电池在生产使用时密封绝缘性差,从而容易出现漏电和电池电解液泄露的情况,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包括电池保护壳体,所述电池保护壳体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碳棒中心柱,所述碳棒中心柱两侧上方均设有加固件,两侧的所述加固件下方均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下方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电池保护壳体内部包裹有电池绝缘层,所述电池绝缘层远离电池保护壳体一侧设有电池隔膜,所述碳棒中心柱与电池隔膜之间设有电解液,所述碳棒中心柱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所述碳棒中心柱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绝缘支脚,所述绝缘垫与绝缘支脚通过小型绝缘铆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件通过小型连接铆钉固定安装于电池保护壳体顶端内壁。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一端固定连接碳棒中心柱外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池隔膜内壁。
优选的,所述碳棒中心柱为倒“T”型结构设计,且所述碳棒中心柱内部设有防护层。
优选的,若干的所述绝缘支脚均通过小型绝缘连接铆钉固定连接电池保护壳体底端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结构简单,布局合理,通过在该锂电池内部设有碳棒中心柱,通过设置中心柱采用碳元素结构设计,可极大的提高该锂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碳棒中心柱为倒“T”型结构设计,倒“T”型的碳棒中心柱可极大的增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该锂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性能,提高使用性能,通过在电解液和电池隔膜设置有电池绝缘层可极好对外界起到绝缘处理,同时通过设置的密封环和密封垫可极好的对电解液进行密封处理,防止电解液泄露,增加该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通过在电池保护壳体底部设有绝缘垫和绝缘支脚,通过设置的绝缘支脚可方便对绝缘垫进行固定安装,同时通过设置的绝缘垫可极好的对电池保护壳体的底部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增加该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柱式卷绕锂电池,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工艺简单,同时可对锂电池进行较好的绝缘保护,且通过设置的碳棒中心柱,可极大增加正负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其放电性能更佳,使用效果好,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廉,适合制造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恒凯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恒凯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2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蓄电池大盖端子
- 下一篇:一种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