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片状水膜热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3697.2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2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凤;蒋永清;王博;姚立超;王路平;常瑞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膜 降温装置 水膜发生装置 水槽 本实用新型 风力 出风口 自然环境 热吸收装置 水刺无纺布 补水装置 回收装置 漏斗形状 室内降温 消耗电力 进风口 粗端 底端 内夹 细端 连通 空调 制作 | ||
一种片状水膜热吸收装置。现有空调等室内降温方法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风力降温装置为漏斗形状,风力降温装置的粗端为进风口,风力降温装置的细端为出风口;水膜发生装置包括水槽和水膜墙,水槽的底部具有缝隙,缝隙内夹持水膜墙的顶端,水膜墙为水刺无纺布;水膜发生装置的上部分连通水膜补水装置,水膜发生装置的水膜墙的底端置于系统回收装置内;风力降温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水膜墙。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成本简单,工作过程不消耗电力、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状水膜热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盛夏时节,室内外体感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在某些高温地区,容易造人员中暑甚至死亡等诸多情况。而传统室内降温装置多为电动风扇或者空调,而风扇的扇叶容易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使用电扇也容易造成电风机过载,引起温度过高,烧毁电扇的塑料外壳,从而引起火灾;空调的使用更会造成室外的温度上升,大范围区域的使用空调加剧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会使全球温度上升,使得每年盛夏的平均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又会加剧空调的使用,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空调消耗电力能源过大,而我国主要发电方式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而火电发电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最多的,所以对空调的过度使用也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变暖。
综上,现有空调等室内降温方法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等室内降温方法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片状水膜热吸收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片状水膜热吸收装置,其组成包括风力降温装置、水膜发生装置、水膜补水装置和系统回收装置,风力降温装置为漏斗形状,风力降温装置的粗端为进风口,风力降温装置的细端为出风口;所述的水膜发生装置包括水槽和水膜墙,水槽的底部具有缝隙,缝隙内夹持水膜墙的顶端,所述的水膜墙为水刺无纺布;
水膜发生装置的上部分连通水膜补水装置,水膜发生装置的水膜墙的底端置于系统回收装置内;风力降温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水膜墙。
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力降温装置的粗口至细口风力会加速的原理,将室外的自然风加速处理后通入室内,用于给水膜发生装置提供水蒸发的加速条件,实现利用自然资源风力和水给室内降温的目的,节约电力。
2、 经济实用,材料易得。整个装置的材料均容易获得,成本造价低,制作过程简单。
3、 绿色环保。利用资源为绿色无害,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水膜发生装置具有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片状水膜热吸收装置,其组成包括风力降温装置1、水膜发生装置2、水膜补水装置3和系统回收装置4,风力降温装置1为漏斗形状,风力降温装置1的粗端为进风口,风力降温装置1的细端为出风口;所述的水膜发生装置2包括水槽5和水膜墙6,水槽5的底部具有缝隙,缝隙内夹持水膜墙6的顶端,所述的水膜墙6为水刺无纺布;
水膜发生装置2的上部分连通水膜补水装置3,水膜发生装置2的水膜墙6的底端置于系统回收装置4内;风力降温装置1的出风口朝向水膜墙6,风力降温装置1的进风口连通室外。
具体实施方式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3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