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鱼道的内河航道生态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5351.6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9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宋良;陈虹;汪垚;郑静;李才志;张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B8/06;E02B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道 生态 水槽 水槽结构 生态护坡 挡墙 套件 本实用新型 结构连接 景观绿化 内河航道 生存环境 生态护岸 水体水质 带鱼 城市水 交换池 连接度 消能池 景观 消能 花坛 径流 连通 鱼类 水体 水系 体质 水土流失 增设 纽带 交换 | ||
一种带鱼道的内河航道生态护岸包括:一级挡墙、鱼道结构、生态水槽结构和生态护坡,鱼道结构与一级挡墙连接,生态水槽结构与鱼道结构连接,生态护坡与生态水槽结构连接。其中,鱼道结构包括:消能套件、景观花坛、消能池、第一生态孔、第二生态孔、交换套件、生态交换池和景观绿化。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设鱼道结构,实现更好的连通水系,改善生态水槽中水体体质,防止水土流失,满足鱼、虾等生物的要求,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还能提高景观连接度,成为沟通内外生态圈的纽带;设计采用生态水槽,可以改善生态水槽水体水质,而且可以调节增加城市水面积,实现增加城市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运、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鱼道的内河航道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生态型护岸作为永久性航道防护工程,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基本成熟,而在我国则还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内河航道的护岸结构大多为浆砌块石或者现浇钢筋混凝土的传统护岸,相对来说护岸结构偏硬质,少数地区已经采用预制混凝土框、混凝土砌块等较为生态的结构型式,但此种类型护岸安全性欠佳,总体而言,兼顾生态和安全的内河航道生态护岸相对较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鱼道的内河航道生态护岸,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带鱼道的内河航道生态护岸包括:一级挡墙、鱼道结构、生态水槽结构和生态护坡,所述鱼道结构与一级挡墙连接,所述生态水槽结构与鱼道结构连接,所述生态护坡与生态水槽结构连接;
其中,所述鱼道结构包括:消能套件、景观花坛、消能池、第一生态孔、第二生态孔、交换套件、生态交换池和景观绿化,所述消能套件与一级挡墙连接,所述景观花坛与消能套件上端连接,所述景观绿化设于景观花坛内,所述消能池与消能套件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生态孔与消能池两侧连接,所述交换套件设于消能套件外侧,所述交换套件与一级挡墙连接,所述生态交换池设于交换套件内侧,所述第二生态孔与交换套件后侧顶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一级挡墙底部设有第三生态孔,所述第三生态孔与消能池和主航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生态水槽结构包括:生态水槽和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水槽与交换套件上端连接,所述水生植物设于生态水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设鱼道结构,实现更好的连通水系,改善生态水槽中水体体质,防止水土流失,满足鱼、虾等生物的要求,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还能提高景观连接度,成为沟通内外生态圈的纽带,设计采用生态水槽,可以改善生态水槽水体水质,而且可以调节增加城市水面积,实现增加城市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及俯视图。
附图标记:
一级挡墙100、第三生态孔110、鱼道结构200、消能套件210、景观花坛220、消能池230、第一生态孔240、第二生态孔250、交换套件260、生态交换池270和景观绿化280。
生态水槽结构300、生态水槽310、水生植物320和生态护坡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5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防护勾连体
- 下一篇: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