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部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9714.3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4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曾春;周贺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莱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34/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5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针 连接装置本体 导引导管 端部侧面 固定器 连接孔 长臂 短臂 软轴 神经 本实用新型 侧面设置 连接装置 颅脑手术 轴固定器 固定孔 弯折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1、神经导航件2和软轴固定器顶针3,连接装置本体为L型,L型本体短臂的端部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导引导管的卡槽4,L型本体短臂的弯折处侧面设置有神经导航件的连接孔5,L型本体长臂的端部设置有软轴固定器顶针的连接孔6,L型本体长臂的端部侧面设置有与软轴固定器连接的固定孔7,该装置使得颅脑手术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部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脑部手术,尤其是较深部位的手术,其术野狭小且较深,一般情况下只有术者才能看清术野,而手术时需要助手配合牵开脑组织,却经常因助手看不清术野导致配合不理想。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用于脑内血肿清除时或者脑内肿瘤、脑室内肿瘤切除时,牵开脑组织,暴露血肿或者肿瘤组织的导引导管连接装置。但现有的牵开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多为软轴自持性牵开固定结构,此类牵开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在使用时对手术床要求高,安装复杂、费时,价钱昂贵,占用空间大,对于像脑内血肿清除这样的简单手术,术者往往不愿应用。另外,传统的牵开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结构大小固定,手术空间受限,影响盲区肿瘤的观察和手术,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单手柄装载或拆卸机械臂容易对脑部组织造成新的创伤,操作存在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牵开导引导管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1、神经导航件2和软轴固定器顶针3。其中,连接装置本体为L型,L型本体短臂的端部正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导引导管的卡槽4,L型本体短臂的弯折处外侧面设置有神经导航件的连接孔5,L型本体长臂的端部设置有软轴固定器顶针的连接孔6,L型本体长臂的端部顶侧面设置有与软轴固定器连接的固定孔7。
进一步地,用于固定导引导管的卡槽具有凸型截面。
进一步地,神经导航件连接孔的外侧设置有与神经导航件相配合的卡槽8。
进一步地,神经导航件的端部设置有导航槽9。
进一步地,导管连接装置由不锈钢加工而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导管连接装置本体短臂的端部正侧面设置凸型卡槽,实现导管连接装置与导引导管的稳定连接。在导管连接装置本体短臂的弯折处外侧面设置神经导航件连接孔,并在连接孔的外侧设置与神经导航件相配合的卡槽,实现神经导航件与导管连接装置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不需要神经导航件时将其从导管连接装置本体上移除,以便不影响术者的视野。在神经导航件的端部设置导航槽,便于对导引导管进行定位。该装置使得颅脑手术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导引导管连接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2为导引导管连接装置L型本体的正面视图。
图3为导引导管连接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4为导引导管连接装置的顶视图。
图中:1、连接件本体,2、神经导航件3、软轴固定器顶针,4、导引导管卡槽,5、导航件连接孔,6、顶针连接孔,7、软轴固定器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为导引导管连接装置的正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莱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莱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9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发用毛囊移植打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U型针式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