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3784.6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甘亚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亚秋 |
主分类号: | B62M1/24 | 分类号: | B62M1/24;B62M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锦辉;陈艺琴 |
地址: | 363299 福建省漳州市绥***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递轮 配合连接 转动杆 凸柱 支架 自行车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 第二滑块 第一滑块 传递轴 弧形槽 脚踩式 弹簧 输出轮 自由 自行车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配合连接有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所述左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传递轮,所述右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传递轮,所述第一传递轮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一凸柱,所述第二传递轮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和第二凸柱,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凸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凸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传递轮配合连接有第三传递轮,所述第二传递轮配合连接有第四传递轮,所述第三传递轮和第四传递轮设置于传递轴上,所述传递轴上设置有与输出轮相配合连接的第五传递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达到了驱动自行车前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低碳意识越来越强烈,低碳的出行方式已经成为了当代人们在出行上的多数选择,因此如何让人力驱动的车辆更省力且具有更好的人机关系,是今后在设计上的一个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具体为用户能单脚操作驱动自行车前行或双脚同时操作驱动自行车前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配合连接有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所述左转动杆上设置有左脚踏板,所述右转动杆上设置有右脚踏板,所述左转动杆与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轴承配合连接,所述右转动杆与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轴承配合连接,所述左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传递轮,所述右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传递轮,所述第一传递轮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一凸柱,所述第二传递轮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和第二凸柱,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弧形槽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和与第二弧形槽相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凸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凸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传递轮配合连接有第三传递轮,所述第二传递轮配合连接有第四传递轮,所述第三传递轮和第四传递轮设置于传递轴上,所述传递轴设置于支架上,所述传递轴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传递轴上设置有与输出轮相配合连接的第五传递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递轮的齿数多于第三传递轮的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递轮的齿数多于第四传递轮的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传递轮的齿数多于输出轮的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递轮为单向轮,所述第四传递轮为单向轮,所述第三传递轮和第四传递轮的工作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轮为单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柱上设置有挂接第一弹簧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二凸柱上设置有挂接第二弹簧的第二凹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上述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更为具体的,所述输出轮设置于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上还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自行车包括固定架、支撑架和座椅架,所述传递轴设置于座椅架上,所述驱动轴、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转向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由脚踩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滑块、弧形槽、弹簧的配合作用下,实现第一传递轮或第二传递轮的自动复位,且第一传递轮单独配合连接第三传递轮,第二传递轮单独配合连接第四传递轮,第三传递轮和第四传递轮共同作用传递轴,因此实现用户能单脚驱动自行车前行或双脚驱动自行车前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灵活性,具有较强的人机关系。
2、第一传递轮的齿数多于第三传递轮的齿数,第二传递轮的齿数多于第四传递轮的齿数,第五传递轮的齿数多于输出轮的齿数,实现了变速效果,使得用户踩踏一次脚踏板,驱动轮能转动多圈,加大了驱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亚秋,未经甘亚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3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飞轮组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合多坡地形的蓄能液压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