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前悬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5948.9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5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佟钦智;董懂;邓海萍;位立英;蔡虹;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明志会 |
地址: | 2156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铰接 前悬 转向机构 横摆臂 连接板 转动轴 液压助力转向器 本实用新型 拉杆 支架 桥头 空间利用率 连杆连接 避震器 故障率 减震杆 底端 左端 车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短前悬转向机构,包括前悬支架、液压助力转向器和角传器,液压助力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前悬支架和角传器连接,角传器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杆,拉杆的末端铰接有横摆臂,横摆臂连接有桥头,所述桥头安装有车轮,所述横摆臂通过悬架转动轴与悬架连杆连接,所述悬架连杆的顶端通过上悬架叉转动轴与上悬架叉铰接,所述悬架连杆的底端通过下悬架叉转动轴与下悬架叉铰接,所述悬架连杆还连接有液压减震杆,所述悬架连杆的顶部设有避震器,所述短前悬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板,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上悬架叉和下悬架叉的左端,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上悬架叉和下悬架叉的右端。本实用新型故障率低、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一种短前悬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结构是角传器将转向管柱的扭矩通过转向传动轴传递给助力转向器,转向器通过液压结构助力后将转向力通过转向垂臂转变成前后摆动拉力,然后通过转向直拉杆传递给转向桥的横摆臂绕着转向主销摆动车桥的桥头实现转向,左右转向由于转向角度不同,需要通过转向横拉杆和梯度转向摆臂来实现。传统的转向系统故障多数出在转向垂臂断裂,转向直拉杆调整端脱落甚至断裂或者球头因为缺油损毁甚至脱出,转向梯度横拉杆受冲击断裂等缺陷。同时前悬长度大,影响车内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故障率低、空间利用率高的短前悬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短前悬转向机构,包括前悬支架、液压助力转向器和角传器,液压助力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前悬支架和角传器连接,所述角传器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末端铰接有横摆臂,所述横摆臂连接有桥头,所述桥头安装有车轮,所述横摆臂通过悬架转动轴与悬架连杆连接,所述悬架连杆的顶端通过上悬架叉转动轴与上悬架叉铰接,所述悬架连杆的底端通过下悬架叉转动轴与下悬架叉铰接,所述悬架连杆还连接有液压减震杆,所述悬架连杆的顶部设有避震器,所述短前悬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板,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上悬架叉和下悬架叉的左端,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上悬架叉和下悬架叉的右端。
进一步的,所述前悬支架1设有转向器第一连接块和转向器第二连接块,所述液压助力转向器的一端与转向器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液压助力转向器的另一端与转向器第二连接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助力转向器的另一端与角传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减震杆的末端设有液压减震杆连接块,所述液压减震杆连接块与前悬支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悬架叉的两个端部均通过上悬架叉连接轴与上悬架叉固定块铰接,所述上悬架叉固定块与前悬支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短前悬转向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将液压助力转向器通过合理布局,放到了前转向桥的中间,角传器将扭矩通过转向传动轴传递给液压助力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器连接横摆臂,通过两个拉杆直接作用到前桥的两个横摆臂上,从而实现桥头转向,本结构省去了垂臂,直拉杆结构,同时将转向梯度横拉杆省略,直接用两个拉杆实现梯度转向,省去了故障多发部件,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故障率。而且由于多次力量转化和传递,机械损失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本结构提高了机械传递效率,更大程度的降低机械损失。转向器位于转向桥中间,转向受力更加均衡,因而会让转向更佳轻便和可靠。同时前悬做的更短,车辆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 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牡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5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