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8754.4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9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谭珊宁;廖志军;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11/06 | 分类号: | B62M1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熊雄 |
地址: | 400054***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轴 滑动棘爪 换挡 摩托车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拨叉机构 换挡机构 低速挡 主动齿 挡齿 芯轴 啮合 动力输出 平行设置 受力均匀 依次设置 平顺 高速挡 灵活的 传动 倒挡 脱挡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轴(1)、副轴芯轴(2)和拨叉机构,在所述主轴(1)上依次设置有倒挡齿(3)、高速挡齿(4)和低速挡主动齿(5),在所述副轴芯轴(2)上设置有副轴滑动棘爪A(6)和副轴滑动棘爪B(7),所述副轴滑动棘爪B(7)通过挡齿机构与低速挡主动齿(5)啮合,在所述副轴滑动棘爪A(6)上设置有副轴输出挡齿(8),所述拨叉机构分别与副轴滑动棘爪A(6)和副轴滑动棘爪B(7)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巧妙、使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使得换挡传动时受力均匀,而且还防止了脱挡和换挡不灵活的问题,使得换挡更加平顺,动力输出更加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特别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摩托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大家对摩托车的骑行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摩托车,在进行换挡时,极易出现进挡困难、脱挡、换挡不灵活等问题,导致骑行者具有较差的骑行体验。传统摩托车换挡机构采用棘爪与棘爪槽受力的方式进行换挡,虽然这种方式可行,但是,棘爪与棘爪槽之间常常出现受力不均匀,容易发生脱挡问题,导致换挡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换挡时受力均匀的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轴、副轴芯轴和拨叉机构,在所述主轴上依次设置有倒挡齿、高速挡齿和低速挡主动齿,在所述副轴芯轴上设置有副轴滑动棘爪A和副轴滑动棘爪B,所述副轴滑动棘爪B通过挡齿机构与低速挡主动齿啮合,在所述副轴滑动棘爪A上设置有副轴输出挡齿,所述拨叉机构分别与副轴滑动棘爪A和副轴滑动棘爪B连接。
其中,所述挡齿机构包括设置在副轴芯轴上的低速挡从动齿,在所述低速挡从动齿内设置有齿圈,所述副轴滑动棘爪B的一端设置有外齿,所述外齿穿入齿圈内且与齿圈内啮合,所述低速挡从动齿与低速挡主动齿啮合。
为了使得进挡时更加容易,所述齿圈内的内齿以及副轴滑动棘爪B上的外齿两端倒角为35°,齿顶宽度为0.2mm~0.5mm。
进一步描述,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叉轴,在所述拨叉轴上设置有拨叉A和拨叉B,所述拨叉A的一端与副轴滑动棘爪A连接,所述拨叉B的一端与副轴滑动棘爪B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巧妙、使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使得换挡传动时受力均匀,而且还防止了脱挡和换挡不灵活的问题,使得换挡更加平顺,动力输出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轴1、副轴芯轴2和拨叉机构,在所述主轴1上依次设置有倒挡齿3、高速挡齿4和低速挡主动齿5,在所述副轴芯轴2上设置有副轴滑动棘爪A6和副轴滑动棘爪B7,所述副轴滑动棘爪B7通过挡齿机构与低速挡主动齿5啮合,在所述副轴滑动棘爪A6上设置有副轴输出挡齿8,所述拨叉机构分别与副轴滑动棘爪A6和副轴滑动棘爪B7连接。
其中,所述挡齿机构包括设置在副轴芯轴2上的低速挡从动齿9,在所述低速挡从动齿9内设置有齿圈10,所述副轴滑动棘爪B7的一端设置有外齿11,所述外齿11穿入齿圈10内且与齿圈10内啮合,所述低速挡从动齿9与低速挡主动齿5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8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双链轮传动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换挡器及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