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搁脚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5417.8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3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胡涛;刘国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达津<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隔板 后搁脚 本实用新型 减震效果 卡槽 螺钉连接结构 乘坐舒适性 安装结构 间接连接 外观结构 外露 上端部 车架 钩扣 配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搁脚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后搁脚结构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连接车架,第一盖板开设有凹槽;隔板,隔板固定安装于凹槽内,上端部设有多个卡槽;以及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固定连接隔板,第二盖板朝向隔板的一侧设有与多个卡槽配对的多个钩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搁脚结构,第二盖板取消了外露的螺钉连接结构,第二盖板与隔板的卡扣安装结构能便于第二盖板更换不同的外观结构;且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通过隔板实现间接连接,减震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采用上述的后搁脚结构,其减震效果好,乘坐舒适性较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搁脚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摩托车搭乘人员的舒适性,提高乘坐过程中的安全,在涉及后座载人的摩托车上都设计有后搁脚。后搁脚的结构一般包括上盖和下盖,上下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该结构的螺钉容易生锈,外观不美观,且上下盖之间的连接间隙不容易控制。此外,上下盖直接接触,摩托车的震动直接传递到上盖,其乘坐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搁脚结构,其第二盖板取消了外露的螺钉连接结构,能便于更换不同的外观结构;且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通过隔板实现间接连接,减震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采用上述后搁脚结构,乘坐舒适性较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搁脚结构,包括: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凹槽;
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隔板设有多个卡槽;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的多个钩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隔板边沿间隔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盖板通过螺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柱,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安装柱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柱贯穿定位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安装孔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定位柱开设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底面设有加强壁,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加强壁设有定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壁为环形结构且具有一缺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盖板配合处分别设有第一缺部和第二缺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外周设置有凸缘,所述第二盖板对应所述凸缘设置有凹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后搁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搁脚结构,采用在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之间连接一隔板的结构,隔板安装于第一盖板的凹槽内,第二盖板通过多个钩扣固定安装于隔板上了,取消了第二盖板表面外露的螺钉连接结构,第二盖板与隔板的卡合安装结构能便于第二盖板更换不同的外观结构;且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通过隔板实现间接连接,减震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采用上述的后搁脚结构,其减震效果好,乘坐舒适性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后搁脚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5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摩托车防晒车把手
- 下一篇:一种童车仪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