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的巷道增压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6580.6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1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樊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65107 乌鲁木齐新科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志斌 |
地址: | 8417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巷道围岩 渗透率测量 测风板 渗透率 测风 测量 本实用新型 复杂巷道 横向设置 均布设置 密闭巷道 实验装置 大尺度 风机房 密封门 巷道口 增压 传感器 掘进 风管 送风 围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装置的新型设计,特别是一种全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的巷道增压实验装置,包括掘进的巷道,在巷道口上设置着密封门,在巷道内设置的风机房内通过风管向巷道内送风,在距巷道120‑180m处的巷道内横向设置着密闭巷道断面的断面测风板,在断面测风板上均布设置着测风孔,在测风孔上设置着传感器。其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可以简单方便地测量巷道围岩渗透率,适用于各种大尺度复杂巷道围岩平均渗透率的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装置的新型设计,特别是一种全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的巷道增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类岩土工程中,破碎岩体属于一种常见的岩土介质,岩体的破碎性形成较大的块体间隙及导通性能良好的基质裂隙、孔隙。与完整、致密岩体相比,破碎岩体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其渗透系数比完整岩体高出一至数个量级。
目前,岩体原位渗透性实验方法主要是钻孔注水或注气法,也可采用裂隙测量法。这类方法由于测量区域范围有限,存在实验尺度小、实验结果缺乏宏观性、操作难度大等缺点。而对于大尺度巷道围岩原位平均渗透率的测定,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因此,研究破碎岩体的渗透特性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的巷道增压实验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可以简单方便地测量巷道围岩渗透率,适用于各种大尺度复杂巷道围岩平均渗透率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的巷道增压实验装置,包括掘进的巷道,在巷道口上设置着密封门,在巷道内设置的风机房内通过风管向巷道内送风,在距巷道120-180m处的巷道内横向设置着密闭巷道断面的断面测风板,在断面测风板上均布设置着测风孔,在测风孔上设置着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巷道增压实验选择在夏季进行,先关闭巷道口密闭门,然后开启风机房内的风机,对巷道进行压入式通风,通过改变密闭门的开度调整巷道内的充气压力;分别测量巷道口密闭门敞开和关闭时的通风数据,每种状态各测量3组数据,结果取平均值;同时也对风速测量断面处的氡浓度进行监测;当充气压力达到某一数值后,若巷道内氡浓度可维持在冬季水平,则该压力即为临界充气压力;巷道口密闭门关闭前后的风量差值就是以渗流的方式流经山体后逸出至大气的风量;结合巷道地质勘查及开挖情况,确定岩体介质属性;基于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假设,评估岩体宏观渗透率;最后,通过计算渗流雷诺数,判断评估结果是否合理。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
1、形成了一种全巷道围岩平均渗透率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较低。
2、避免了实验室测量法和现场注气(水)法缺乏宏观性的不足。
3、适用于大尺度复杂巷道围岩平均渗透率的评估。
4、拓宽了围岩原位渗透率的获取途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测量巷道围岩渗透率,适用于各种大尺度复杂巷道围岩平均渗透率的测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断面测风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全巷道围岩渗透率测量的巷道增压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掘进的巷道1,在巷道口上设置着密封门2,在巷道1内设置的风机房4内通过风管5向巷道1内送风,在距巷道120-180m处的巷道1内横向设置着密闭巷道断面的断面测风板3,在断面测风板3上均布设置着测风孔6,在测风孔6上设置着传感器。在断面测风板3上均布设置测风孔6的数量为8-12个。测风孔6的孔径为0.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6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