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杆脱模顶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1217.3 | 申请日: | 201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5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杜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3/06 | 分类号: | B28B13/06 |
代理公司: | 33263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小英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杆 液压千斤顶 支撑座 脱模 脱模顶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 床头 支撑 机械技术领域 油泵 可拆卸连接 半环形 合围 轴向 施加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杆脱模顶出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杆不易脱模的问题。本电杆脱模顶出装置,包括支撑座、液压千斤顶和用于驱动液压千斤顶的油泵,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半环形的支撑半座,两个所述支撑半座可拆卸连接并能够合围形成环形,所述支撑半座上均固设有上述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均沿支撑座轴向的同一侧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能够在电杆脱模时,设置于电杆朝向床头一端的端部,通过与床头抵靠的液压千斤顶对电杆施加推力,使电杆更易脱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杆脱模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杆是一种用于架设电线电缆的支架,通常采用木材或水泥等材料制成,现在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采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电杆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1027375.2)公开了一种蒸汽内固化冷却水脱模制造锥状电杆的设备及生产方法,该设备包括平行设置的支架一和支架二,支架一的一端设有可驱动锥状模芯转动的床头且另一端的导轨上设置脱模车,脱模车上设有尾座,尾座与床头之间设有中空的锥状模芯,支架二上设有数控纤维缠绕机,通过数控纤维缠绕机在锥状模芯上缠绕浸有胶液的纤维丝形成电杆,当电杆成型并冷却后,通过脱模车将电杆从锥状模芯上拖出。由于成型的电杆体积和质量均较大,脱模车需要提供较大的力才能够将电杆脱模,而且该方案中,仅在电杆的一端对其进行拖拽,易导致电杆受力不均,脱模较为困难甚至会造成电杆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杆脱模顶出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电杆脱模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杆脱模顶出装置,包括支撑座、液压千斤顶和用于驱动液压千斤顶的油泵,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半环形的支撑半座,两个所述支撑半座可拆卸连接并能够合围形成环形,所述支撑半座上均固设有上述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均沿支撑座轴向的同一侧设置。
本电杆脱模顶出装置具有两个支撑半座,使两个支撑半座能够在电杆靠近床头的一端组成环形的支撑座,使支撑座在避让床头上与电杆连接的连接轴的同时与电杆的端面抵靠,支撑半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均朝向床头一侧并与床头抵靠,通过油泵的驱动,使两个支撑半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均向电杆一侧提供推力,这样,脱模时,本实用新型能够辅助脱模车在电杆远离脱模车的一端提供推力,使驱动电杆脱模的合力更大,电杆更易脱出模芯,而且电杆整体的受力平衡性更好,内部所受应力也更小,电杆不易发生变形或损坏。
在上述的电杆脱模顶出装置中,所述油泵为一个,所述油泵通过软管连接有分油器,所述分油器分别通过软管与各液压千斤顶连接。这样,各液压千斤顶均通过同一油泵驱动,使各千斤顶能够保持同步运动,使电杆受力更均匀,脱模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电杆脱模顶出装置中,两个所述支撑半座的一端通过铰接连接,所述支撑半座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均设有开有安装孔的安装耳,两所述安装耳通过固定销插入安装孔固连。这样,当取出固定插销时,两支撑半座能够相对摆动打开并安装到电杆上,安装到位后通过固定销锁定,使两支撑半座形成一个整体,避免支撑座在使用时脱落,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杆脱模顶出装置中,所述支撑半座的内壁均具有沿内壁周向方向设置的凸肩,使两支撑半座合围后在支撑座的一侧端面上形成安装槽。支撑座安装后能够通过安装槽将电杆的端部包裹住,且凸肩为安装槽的底壁并电杆的端面抵靠,从而提高支撑座与电杆的配合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杆脱模顶出装置中,其中一所述支撑半座的外侧壁上固设有挂钩。由于支撑座重量较大,工人手动搬运较为费力,因此设置挂钩,使用时便于通过车间内设置的起重机搬运。
在上述的电杆脱模顶出装置中,所述电杆脱模顶出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支撑座的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油泵和分油器均固设于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的设置便于本电杆脱模顶出装置的移动,使其搬运使用更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杜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杜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1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紧固试模的脱模机
- 下一篇: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预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