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5781.2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英;董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英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1H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252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护理 按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后端竖直设置立柱,所述立柱的外部套装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两侧对称设置弯杆,所述弯杆包括长臂端和短臂端,且两侧弯杆的短臂端相邻,所述长臂端与短臂端夹角为120‑160度,所述短臂端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按摩轮,本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采用背靠式结构设计,通过患者背部运动,带动按摩轮对脊柱位置进行按摩,无需医务人员辅助操作,使患者能够在家自行进行,而且通过安装套的设计,使按摩轮的按摩高度可调,实现不同位置的按摩,而且在靠板内部加入加热棒,对按摩周边位置进行加热,促进内部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脊柱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推拿按摩,传统技术中,医务人员用手对疼痛部位进行揉搓、按压,这种按摩方式的劳动强度大,按摩时间不能持久,随着医务人员体力的消耗,力度会越来越小,按压力度不均匀,按摩效果会越来越差,且对于患者来说,每次都需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按摩,费事费力,且代价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采用背靠式结构设计,通过患者背部运动,带动按摩轮对脊柱位置进行按摩,无需医务人员辅助操作,使患者能够在家自行进行,而且通过安装套的设计,使按摩轮的按摩高度可调,实现不同位置的按摩,而且在靠板内部加入加热棒,对按摩周边位置进行加热,促进内部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按摩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后端竖直设置立柱,所述立柱的外部套装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两侧对称设置弯杆;
所述弯杆包括长臂端和短臂端,且两侧弯杆的短臂端相邻,所述长臂端与短臂端夹角为120-160度,所述短臂端端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按摩轮,所述按摩轮的轴线竖直布置,且长臂端的前表面固定设置靠板;
所述按摩轮为齿形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套后端设置套筒,所述套筒套装在立柱外部,且套筒的侧壁设置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配合安装锁紧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套的前端水平面内设置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部竖直设置芯轴,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部分配合安装锁紧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弯杆的长臂端和短臂端交汇处设置竖直方向的通孔,所述芯轴贯穿弯杆的通孔,且芯轴与弯杆之间加装扭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靠板内部设置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输入端通过开关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脊柱护理用按摩装置采用背靠式结构设计,通过患者背部运动,带动按摩轮对脊柱位置进行按摩,无需医务人员辅助操作,使患者能够在家自行进行,而且通过安装套的设计,使按摩轮的按摩高度可调,实现不同位置的按摩,而且在靠板内部加入加热棒,对按摩周边位置进行加热,促进内部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坐垫、2立柱、3靠板、4弯杆、5按摩轮、6安装套、7芯轴、8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英,未经李成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5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