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自动吸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6204.5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英;张永兴;李春霖;王琦;朱仔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自动吸痰装置,包括转换头、管线盘、储痰罐、负压感应装置、负压泵;转换头包括呼吸机接口、气道接口、吸痰管入口;管线盘包括线盘架、旋转手柄、出痰口、吸痰管;吸痰管盘绕在线盘架上;储痰罐包括罐盖、罐体、负压管;负压管穿透罐盖并固定;负压感应装置包括阀盖、传感接头a、传感接头b、传感接头c、传感接头d、感应装置接头、内管、外管、弹簧、压力旋钮;阀盖固定有传感接头a、传感接头b和内管;感应装置接头侧面固定有外管、传感接头c和传感接头d;压力旋钮螺纹和弹簧在外管上;负压泵包括泵体、控制模块、泵管;其优点在于:可以自动以固定频次,进行吸痰,更好的净化呼吸道,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自动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
吸痰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痰液只有在纤毛运动,将其推导咽部时,才会引发较为剧烈的咳嗽。而如果纤毛功能降低,痰液数量较多时候,则很容易发生痰液蓄积。成为肺炎发生的高位因素。因此,在许多科室,气道护理中均会用到吸痰技术。然而吸痰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吸痰程吸取力度能导致患者气道黏膜受损;2、按摩喉结力道重损伤甲状软骨;3、患高血压、脑血病要使用电吸痰器免刺激引起颅内压增高4、血管脆性使用电吸痰器能加重病情使脑血量增易发脑疝所使用需要谨慎简而言之,需要对吸引的要进行控制。然而存在如下矛盾:如果吸痰吸引力过大,则容易造成上述四点的危险;但如果吸痰的力度不够,则不能有效清除痰液蓄积。在该情况下,只有增加低负压吸引的次数,才能起到有效的排痰功能。然而,这种情况下会严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目前的临床工作情况下,并不现实。
中国专利文献:CN207837921U,公开日:2018.09.11,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切卧床患者的自动吸痰装置,包括电动吸痰器、控制器、气切吸痰供氧一体管,所述的气切吸痰供氧一体管包括中部的吸痰供氧一体管主体,吸痰供氧一体管主体一端具有吸痰管,另一端具有输氧管,气切吸痰供氧一体管主体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排气孔,与进排气孔对应的供氧一体管主体另一侧管壁上设置有一气切套接口,所述的吸痰管一端具有主接头和侧接头,主接头接在电动吸痰器的入口,侧接头通过鼻氧管接病人口腔,气切吸痰供氧一体管下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气切吸痰供氧一体管下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吸痰器的电机电源连接。
中国专利文献:CN204261106U,公开日:2015.04.15,公开了一种重症病人用自动吸痰机,包括自动吸痰机控制模块、呼吸鼻管和吸痰口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鼻管设有呼吸监测装置,所述吸痰口腔管与负压设备相连接,自动吸痰机控制模块与呼吸监测装置和负压设备相连接。所述呼吸鼻管一端连接有鼻咽管,鼻咽管有两条,鼻咽管内设有导丝,鼻咽管与呼吸鼻管连接处设有鼻塞,呼吸鼻管穿过面罩,呼吸鼻管另一端连接有氧气瓶。导丝引导鼻咽管进入器官,保证病人时刻呼吸通畅,呼吸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病人呼吸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自动吸痰机控制模块,自动吸痰机控制模块根据反馈的信息启动负压设备,起到自动吸痰的效果。
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自动吸痰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吸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自动吸痰装置,所述的智能自动吸痰装置包括转换头(1)、管线盘(2)、储痰罐(3)、负压感应装置(4)、负压泵(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6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的钛电极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孕哺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