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7965.2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0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旺;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动热管 高分子管 热管本体 冷源 本实用新型 多圈螺旋状 加热段 冷却段 热源 空腔 缠绕 热效率 接触热阻 内壁接触 热源接触 热损失 外界面 预紧力 单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其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为由管缠绕成的多圈螺旋状结构,其单圈内侧形成空腔,所述热管本体与热源接触的一段为加热段、与冷源接触的一段为冷却段;热源和冷源中的至少一个穿设在空腔中,与相应的加热段和冷却段的内壁接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采用柔性的脉动热管缠绕成多圈螺旋状结构,并且设有空腔,有利于将冷源或热源的外界面包裹,可以增加预紧力,减少接触热阻,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动热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
背景技术
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设备系统或工作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脉动热管又称为振荡热管或自激振荡热管,自1990年由学者Akachi首次提出,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潜在的高换热效果及较低的制作成本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热管一般采用金属材质作为管壁材料,为了便于观察热管的流动性,也会采用玻璃或其它非金属透明材质作为热管的材料,使用状态也大多贴附在平整的散热表面,而实际应用中,输送冷热源的管道大多为圆形或扁圆形的管道,为了减少热阻,大多采用均温的铜板或金属板作为导热的介质连接脉动热管,或直接将脉动热管浸没在热源或冷源中,大大限制了脉动热管的大规模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采用柔性的脉动热管,并且其螺旋形内部空腔的设计,有利于将冷源或热源的外界面包裹,可以增加预紧力,减少接触热阻,将冷源或热源包裹还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其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为由管缠绕成的多圈螺旋状结构,其单圈内侧形成空腔,所述热管本体与热源接触的一段为加热段、与冷源接触的一段为冷却段;热源和冷源中的至少一个穿设在空腔中,与相应的加热段和冷却段的内壁接触。
所述热管本体的管的两端封闭。
所述热管本体的管的两端连通形成环路。
所述加热段或冷却段的形状根据对应的热源或冷源的传热接触面配合设置。
所述多圈螺旋状的热管本体的单圈形成“8”字形;热源穿设在“8”字形的一个空腔内,“8”字形的另一个空腔内穿设有冷源,通过“8”字形的交叉位置将热源与冷源隔开。
所述热管本体的管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带圆角方形或其它多边形。
所述热管本体的管的当量直径为0.3-4mm。
所述热管本体的内部充注有工作介质的体积充液率为20-80%。
所述热管本体的管的内壁涂敷有强化层,用于强化管的内壁性能。
所述热管本体的多圈螺旋状结构为至少缠绕10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采用柔性的脉动热管缠绕成多圈螺旋状结构,并且设有空腔,有利于将冷源或热源的外界面包裹,可以增加预紧力,减少接触热阻,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以带圆弧长方形结构绕在热源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高分子管壁脉动热管以“8”字形结构绕在热源和冷源上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7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波节换热管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