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动轴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8467.X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5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红;毕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杆 输入端 通孔 传动轴装置 十字轴万向节 节叉 第一端 外壁 汽车 本实用新型 动力传递 机械传动 内壁接触 使用寿命 轴杆表面 变速器 驱动桥 输出端 穿入 抵接 内壁 垂直 穿过 传递 延伸 移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动轴装置及汽车,涉及机械传动的技术领域,传动轴装置包括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轴杆以及输出端十字轴万向节;轴杆在垂直于轴杆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多边形,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的输入端从动节叉上设置有与轴杆配合的通孔,轴杆的第一端穿过通孔,且第一端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抵接。操作者将轴杆的第一端穿入输入端从动节叉上的通孔,令轴杆的第一端的外壁和通孔的内壁接触,以实现载荷的传递。轴杆与输入端从动节叉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轴杆表面应力较低,当轴杆因汽车的变速器和驱动桥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而移动时,轴杆受到的摩擦力减少,增加了轴杆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传动轴装置动力传递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动轴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传动轴是一种能够传输动力的装置,通常安装在汽车上,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给车轮,应用非常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传动轴,包括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轴杆以及输出端十字轴万向节,轴杆的一端和输出端十字轴万向节固定连接,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与汽车的变速器连接,输出端十字轴万向节与汽车的驱动桥连接;由于汽车在行驶时路况多变,变速器和驱动桥之间的相对位置会产生变化,因此轴杆的另一端与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通过花键连接,以令轴杆能够相对于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在轴杆自身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避免运动干涉。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传动轴,需要依靠花键的齿侧来传递扭矩,花键齿侧应力大,导致轴杆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减少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传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轴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花键齿侧应力大,导致轴杆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减少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传动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轴装置,包括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轴杆以及输出端十字轴万向节;轴杆在垂直于轴杆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多边形,输入端十字轴万向节的输入端从动节叉上设置有与轴杆配合的通孔,轴杆的第一端穿过通孔,且第一端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抵接;轴杆的第二端与输出端十字轴万向节的输出端主动节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传动轴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防止轴杆与输入端从动节叉分离。
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栓以及与限位螺栓配合的螺母;输入端从动节叉上设置有与限位螺栓配合的螺栓孔;第一端上设置有凸块,凸块与限位螺栓以及螺母均对应设置,限位螺栓用于防止凸块向脱离输入端从动节叉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输入端从动节叉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凸块的导向凹槽;导向凹槽的延伸方向与轴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限位机构还包括与限位螺栓配合的垫圈;垫圈设置在输入端从动节叉与螺母之间。
进一步的,限位机构为多个;多个限位机构间隔设置;凸块为多个,多个凸块间隔设置,且多个凸块和多个限位机构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轴杆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主动节叉焊接。
进一步的,凸块与轴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变速器、驱动桥及传动轴装置;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和驱动桥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桥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以及半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轴装置,操作者将轴杆的第一端穿入输入端从动节叉上的通孔,令轴杆的第一端的外壁和通孔的内壁接触,以实现载荷的传递。这种设置方式,轴杆与输入端从动节叉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轴杆表面应力较低,当轴杆因汽车的变速器和驱动桥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而移动时,轴杆受到的摩擦力减少,增加了轴杆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传动轴装置动力传递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8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