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正压通风的高压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8472.0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0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兰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H02K5/2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绕组 内腔 轴瓦 电机壳体 正压通风 进风口 干燥气源 高压电机 电机轴 电机内部热量 本实用新型 电机外壳 管道连接 密封连接 压缩空气 出风口 侧壁 壳壁 雾化 油汽 正压 穿过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正压通风的高压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该电机壳体中部设置有电机绕组内腔,该电机绕组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轴瓦室和后轴瓦室,所述电机绕组内腔安装电机绕组,所述电机绕组的电机轴穿过所述前轴瓦室并伸出电机壳体,所述后轴瓦室远离电机轴的壳壁上开有进风口,所述电机绕组内腔的侧壁上开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经管道连接有干燥气源,所述管道分别与进风口、干燥气源密封连接。有益效果:利用外部压缩空气,在电机外壳处注入,使电机绕组内腔形成正压,使得轴瓦处雾化的油汽不会进入到电机绕组内腔;同时因为正压通风,使电机内部热量得到一定量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正压通风的高压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冷却系统中,由于电机电压等级高,故电机的防护等级相对于低压电机来说要高得多,而高速电机其密封性能也相对的提高,且电机的外壳厚度高,以此减小高速制造的噪声;因此这类电机靠自然冷却散热是不能满足其要求,所以诸多大功率高压电机都采用水冷换热器散热,如图3。其换热散热冷却虽然能够达到散热效果,但因密封性,也造成电机绕组内腔形成了一定的负压或启动时的短时负压;而高压电机大都是以轴瓦支撑轴承,而在轴瓦的地方,启动时,会因高速转动的高温使润滑油雾化,并吸入电机绕组内腔,如图4所示,致使电机绕组线圈受潮,再加上与灰尘粘滞在绕组线圈上,使电机绝缘受到影响,最终会引起高压相间或匝间放电,严重使电机绕组击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正压通风的高压电机,利用外部压缩空气,在电机外壳处注入,使电机绕组内腔形成正压,使得轴瓦处雾化的油汽不会进入到电机绕组内腔;同时因为正压通风,使电机内部热量得到一定量的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正压通风的高压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该电机壳体中部设置有电机绕组内腔,该电机绕组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轴瓦室和后轴瓦室,所述电机绕组内腔安装有电机绕组,所述电机绕组的电机轴穿过所述前轴瓦室并伸出电机壳体,所述后轴瓦室远离电机轴的壳壁上开有进风口,所述电机绕组内腔的侧壁上开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经管道连接有干燥气源,所述管道分别与进风口、干燥气源密封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可在电机运行时或电机绕组内腔负压时,将干燥的空气输入电机壳体,补足电机绕组内腔的气压,使其形成正压,一方面轴瓦室的油汽不会再因负压被吸入电机绕组内腔,另一方面也能在气体从电机绕组内腔扩散出时带出一些电机绕组内腔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在实际应用中,电机绕组内腔的气压也不能太大,略高于正常大气压即可,因此电磁阀可适当调节输入的干燥气体,保证电机绕组内腔的气压不会过大。
更进一步设计,所述进风口与电机绕组内腔之间设有N条导风管,每条所述导风管均引向所述电机绕组内腔内部。
上述设计直接将干燥气体导入电机绕组内腔,可防止后轴瓦室的气压过高,起反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轴瓦室、电机绕组内腔、后轴瓦室内分别安装有气压传感器,并在所述电机壳体外壁设置有气压显示器,每个所述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气压显示器的输入端组。
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各腔室的气压数据,由气压显示器直观展示,使电机操作者可准确得知电机内部气压状况,及时调节气压,保证电机绕组内腔不会出现负压。
也可通过气压数据自动反馈调节电磁阀的开关,当电机绕组内腔的气压低于两侧轴瓦室的气压时,自动打开电磁阀,令干燥空气输入,一旦电机绕组内腔气压达到临界值则关闭电磁阀,防止气压过高,实现自动调节。这类闭环控制技术都是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设计,所述电机壳体顶部设置有换热冷却装置。
所述换热冷却装置为水冷式换热冷却装置,其输入端输入脱盐冷却水,输出端输出换热后的脱盐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8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电机的防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水式压缩机轴承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