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0334.6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5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张公明;郭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7/04;B60L15/0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31216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器 电驱动系统 电机 减速器输入轴 电机控制器 冷却油管 外接 整车 本实用新型 布局结构 传统布局 电动汽车 电机转轴 花键连接 壳体内腔 可靠运行 驱动系统 占用空间 散热 壳体 前舱 转轴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本结构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减速器和外接冷却油管,电机设于减速器输入轴一侧并且电机转轴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或共用一根转轴,电机控制器设于减速器和电机上方并且固定于电机的机壳,外接冷却油管设于减速器的壳体外侧并且连通减速器的壳体内腔。本结构克服电驱动系统传统布局方式的缺陷,节省电驱动系统在整车前舱的占用空间,实现整车在相同车长情况下增加乘用空间,且不影响散热布置,确保电驱动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电机控制器、电机及减速器构成的电驱动系统集成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集成化有利于在整车的布局,减小电驱动系统在整车前舱所用的空间。目前电驱动系统在整车前舱布局大致有两种方式,其一是“1+1+1”集成布局(即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分别具有相对独立的封装壳体,并可拆卸地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二是同轴布局。前者 “1+1+1”布局形式在整车前舱中减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在横向上存在间距,没有为节省整车前舱空间带来优势;后者同轴式布局虽然减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没有横向间距,但随着驱动电机转速的提升,高转速化,使得高度集成的同轴布置电驱动系统的轴承散热受到限制,提高了电驱动系统的故障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本结构克服电驱动系统传统布局方式的缺陷,节省电驱动系统在整车前舱的占用空间,实现整车在相同车长情况下增加乘用空间,且不影响散热布置,确保电驱动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减速器和外接冷却油管,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一侧并且电机转轴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或共用一根转轴,所述电机控制器设于所述减速器和电机上方并且固定于所述电机的机壳,所述外接冷却油管设于所述减速器的壳体外侧并且连通减速器的壳体内腔。
进一步,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中心的连线和电机的转轴中心与减速器的输出轴中心连线的夹角呈135°~225°布置。
进一步,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中心的连线和电机的转轴中心与减速器的输出轴中心连线的夹角呈180°布置。
进一步,所述电机控制器在整车前舱内布置于靠近引擎盖一侧,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位于正下方,并通过半轴连接整车车轮。
进一步,所述电机的前端盖法兰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一侧的半壳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或所述电机的壳体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一侧半壳设置成一体式壳体。
进一步,所述外接冷却油管连通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底部腔体与输入轴腔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减速器和外接冷却油管,电机设于减速器输入轴一侧并且电机转轴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或共用一根转轴,电机控制器设于减速器和电机上方并且固定于电机的机壳,外接冷却油管设于减速器的壳体外侧并且连通减速器的壳体内腔。本结构克服电驱动系统传统布局方式的缺陷,节省电驱动系统在整车前舱的占用空间,实现整车在相同车长情况下增加乘用空间,且不影响散热布置,确保电驱动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结构中电机控制器、电机和减速器布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0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控制盒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二级隔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