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2108.1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6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陈祥琴;陈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52100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液管 连接端头 顶盖 环形壁 收集柱 引流袋 引流液 本实用新型 引流管 底板 医护 医疗器械技术 医用引流装置 清洁处理 体积读数 可拆卸 连接端 统计量 拆卸 阀门 下端 移液 穿过 暴露 恶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袋的顶部相连通;引流袋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以上连接端头;在连接端头的中部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与引流袋相连通;且收集柱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端头上;收集柱包括与连接端头相连的顶盖,顶盖下端设置有环形壁,在环形壁的另一端安装有底板;出液管穿过顶盖与环形壁相连通,在出液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引流液进行体积读数时统计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在医护人员对引流液进行处理时可直接通过拆卸掉收集柱实现清洁处理,防止在移液过程中引流液暴露从而恶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外科手术后,常需要在病人的组织或体腔内设置引流管,并通过引流管将内部的脓、血或其他的体液排出,从而起到防止术后感染,帮助术后伤口正常愈合的问题;引流管的另一端一般与带有排液阀的引流袋相连通,虽然引流袋及引流管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疗耗材,但为了减少对于患者重复穿刺放置引流管的伤害,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打开排液阀,用其他的容器来收集处理引流袋中的引流液;而引流液作为监测患者身体情况的一项指标,医护人员需要在每次对引流液进行处理时记录当次引流液的体积,现在的引流袋的体积读取记录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引流袋上的体积刻度标识进行;但由于引流袋的底部膨胀度会随着其内部引流液的多少发生改变,医护人员很难获得准确的引流液体积读数;另一方面,在打开引流袋上排液阀的时候引流液会暴露在空气内,恶化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主要的方法是采用具有固定一体式结构的引流瓶作为存放引流液的装置,但这种装置往往加工成本高,且在面对引流液体积较少的情况时仍然只能将引流液与整个装置进行处理,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以解决对当前的引流袋内的引流液进行体积读数时其统计量不准确,同时在移液处理过程中恶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袋的顶部相连通;引流袋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以上连接端头;在连接端头的中部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与引流袋相连通;且收集柱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端头上;收集柱包括与连接端头相连的顶盖,顶盖下端设置有环形壁,在环形壁的另一端安装有底板;出液管穿过顶盖与环形壁相连通,在出液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环形壁为使用塑料材料制成的透明结构,且在环形壁上设置有刻度指示标识。
优选的,连接端头与顶盖通过侧面的内外螺纹配合连接,且顶盖的高度大于顶盖的旋合长度。
进一步的,在顶盖侧端螺纹段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引流袋的底部为台阶结构,连接端头设置在台阶上。
进一步的,在引流袋上不同台阶位置的收集柱的长度各不相同;各个收集柱的底板相平齐,且各个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在引流袋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凸纹;凸纹的一端设置在引流管的下方,另一端设置在引流袋上高度最深的台阶上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普通的引流袋进行了改造,通过在引流袋底部设置多个带有出液管的连接端头,以连接端头与收集柱之间的连接保证出液管与收集柱内部相连通,由固定容积的收集柱解决对引流液进行体积读数时统计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在医护人员对引流液进行处理时可直接通过拆卸掉收集柱实现清洁处理,防止在移液过程中引流液暴露从而恶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未经李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21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