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4251.4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6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刘国阳;周鑫;潘心正;李宏宇;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转接筒 防波套管 内部通道 温度探针尾部 集束结构 压块 支杆 结构设计技术 尾端连接 温度探针 一端连接 夹紧 偶丝 尾端 连通 贯穿 申请 | ||
本申请属于温度探针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包括:转接筒,一端用于与支杆尾端连接;转接块,一端与转接筒的另一端连接;压块,与转接块连接,且与转接块之间形成转接通道,转接通道与转接筒的内部通道连通;防波套管,一端插入转接通道的另一端,且转接块与压块夹紧防波套管的该端;其中,自支杆引尾端引出的偶丝贯穿转接筒的内部通道、转接通道以及防波套管的内部通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温度探针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实验过程中,多涉及到对发动机各截面气动参数的测量,温度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当前,在航空发动机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温度探针各其截面气流的温度进行测量,其中温度探针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尾部集束结构,自温度探针的支杆1引出的热电偶的偶丝2 通过弹簧软管3引入防波套管4,防波套管4对其内的偶丝2进行集束,该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由于弹簧软管3对防波金属套管4不存在固定作用,在温度探针尾部受力的冲击时,偶丝2直接承受较大的力,致使在温度探针使用过程中,偶丝2易受力断裂。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包括:
转接筒,一端用于与支杆尾端连接;
转接块,一端与转接筒的另一端连接;
压块,与转接块连接,且与转接块之间形成转接通道,转接通道与转接筒的内部通道连通;
防波套管,一端插入转接通道的另一端,且转接块与压块夹紧防波套管的该端;
其中,
自支杆尾端引出的偶丝贯穿转接筒的内部通道、转接通道以及防波套管的内部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转接筒的内部通道填充有密封胶。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防波套管插入转接通道部分的外壁缠绕有胶带。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转接块与压块通过螺钉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防波套管插入转接通道一端延伸进入转接筒的内部通道。
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其设计转接块与压块夹紧防波套管,起到固定防波套管的作用,在温度探针尾部受力的冲击时,防波套管可降低其内偶丝直接承受的力,从而实现在温度探针使用过程中保护偶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温度探针尾部集束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探针尾部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温度探针尾部技术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温度探针尾部技术结构的A向剖视图本;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座的主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座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座的左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块的主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块的俯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块的左视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4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温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弯折热电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