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5279.X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韦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南宁图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7 | 代理人: | 陈剑锋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模块 移动通讯模块 显示模块 移动芯片 本实用新型 摄像头模块 触控面板 电源模块 读写模块 人机交互 射频模块 外围电路 携带方便 智能化 天线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FID读写器。该RFID读写器包括RF收发模块以及与RF收发模块连接的中央处理模块;RF收发模块包括天线、射频模块和读写模块;中央处理模块采用ARM处理器,中央处理模块还分别连接有显示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RAM、ROM、移动通讯模块、GPS模块和摄像头模块,显示模块由触控面板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移动通讯模块采用4g移动芯片或5g移动芯片。该RFID读写器携带方便,人机交互智能化,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通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RFID读写器。
背景技术
RFID技术,又称射频识别或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目前,随着RFID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将RFID技术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相结合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读写器,具有携带方便、人机交互智能化和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RFID读写器,包括RF收发模块以及与RF收发模块连接的中央处理模块。所述RF收发模块包括天线、射频模块和读写模块,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载波信号,射频模块用于产生和放大射频载波信号后通过天线发射该信号,射频模块还用于将天线接收的从射频识别标签发射或反射回来的射频载波信号解调后传给读写模块,读写模块用于接收并解码射频模块传输的信号后获得标签内容信息,或者将要写入标签的信息编码后传递给射频模块完成写标签操作,读写模块还用于将标签内容信息传给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采用ARM处理器,中央处理模块还分别连接有显示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RAM、ROM、移动通讯模块、GPS模块和摄像头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由触控面板及其外围电路构成;所述移动通讯模块采用4g移动芯片或5g移动芯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射频振荡器、射频处理器和射频接收器;射频振荡器产生的射频载波信号被射频处理器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由天线传送过来的由射频识别标签发射或反射回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射频模块将接收到的射频载波信号解调后传给读写模块。
所述读写模块包括放大器、解码及纠错电路、微处理器、时钟电路、存储器、I/O接口以及电源,微处理器分别连接解码及纠错电路、时钟电路、存储器和I/O接口,所述射频模块发送过来的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解码及纠错模块处理后存储到存储器中,I/O接口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为容量2000~5000mAh的锂电池;所述USB接口为Micro USB接口或Type C接口;所述RAM采用eMMC存储器、UFS存储器或NVMe存储器;所述ROM的内存大小为2G、4G、6G或8G。
此外,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连接有蓝牙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连接有容量拓展模块,容量拓展模块设置有1~3个SD卡槽。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连接有按键模块,按键模块由矩阵键盘及其外围电路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将RF收发模块与ARM处理器相结合,ARM处理器还连接有显示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RAM、ROM、移动通讯模块、GPS模块和摄像头模块等,使得该RFID读写器携带方便,人机交互更为智能化,而且赋予了该读写器更多的功能,拓展了它的适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52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可读写智能芯片的离子纯化柱
- 下一篇:一种信息扫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