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光模块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8157.6 | 申请日: | 201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6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开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恒扬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模块 侧板 冷却气流 本实用新型 散热结构 顶侧板 散热片 通风孔 元器件 长度方向垂直 稳定可靠性 印制电路板 矩阵排布 流通空间 气流对流 散热效率 受光模块 容置腔 散热 换热 容置 罩设 阻挡 流通 通信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罩设于光模块的各元器件上的外壳,外壳中设置有用于容置各元器件的容置腔,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和第二侧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冷却气流流通的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外壳的顶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呈矩阵排布于顶侧板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使光模块的散热不受光模块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及布置方向的影响,无论冷却气流的流向是否与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垂直,都不会造成外壳的侧部对冷却气流形成阻挡,增加外壳与气流对流换热的面积与流通空间,提高光模块的散热效率,保证光模块通信工作的稳定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光模块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在各种网络建设中,需要大量采用光模块和光纤实现互联和互通,以实现各功能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由于光模块是一种进行光电信号互转的集成模块,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光模块传输速率的持续提升(从传统的155Mbps提高当前400Gbps),传输速率的提升则伴随着功耗和热量的增加,而光模块中用于产生或接收光信号的激光器对温度要求相对严格(如传统光模块容许的最大工作温度为70℃,5G移动通信网络要求400G光模块容许的最大工作温度为85℃),为了保证光通讯的正常进行,通常利用光模块的外壳与冷却气流的对流换热,以将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
现有技术中,随着通信设备传输速率的大幅度提升,需要在单块印制电路板上共面设置多个光模块,并通过散热风机对共面设置于印制电路板上的光模块提供冷却气流,以快速高效地实现热交换,及时带走光模块散发的热量。然而,当冷却气流的流向与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平行时,冷却气流能够较好地与外壳的外表面(外壳的顶侧外表面、底侧外表面、左侧外表面和右侧外表面)进行充分接触,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当冷却气流的流向与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垂直时,外壳就会对冷却气流形成遮挡,导致冷却气流只能从外壳顶部和底部(外壳的顶侧外表面和底侧外表面)通过,减小了冷却气流与外壳的接触面积,严重降低外壳与冷却气流的对流换热效率,导致光模块工作时温度偏高,影响光模块工作性能的稳定可靠性。
因此,由于光模块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以及布置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冷却气流容易受到外壳的侧部阻挡,造成外壳与冷却气流的对流换热热面积过小、换热效率不高,导致光模块在工作时因温度偏高而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模块的散热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模块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以及布置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冷却气流容易受到外壳的侧部阻挡,造成外壳与冷却气流的对流换热热面积过小、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罩设于光模块的各元器件上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设置有用于容置各所述元器件的容置腔,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冷却气流流通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冷却气流流通的第二通风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顶侧板,所述顶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呈矩阵排布于所述顶侧板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散热片为柱状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各所述柱状散热鳍片包括与所述顶侧板相连的导热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热管外侧壁上的螺旋状散热鳍片,各所述导热管的底端安装于所述顶侧板的外表面上,各所述导热管的顶端具有第一散热开口。
进一步地,各所述导热管的底端具有第二散热开口,所述顶侧板上对应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置腔与各所述第二散热开口的排气孔。
进一步地,各所述散热片为板状或片状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各所述板状或片状散热鳍片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顶侧板的外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恒扬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恒扬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8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