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纱生产用方便使用的纺纱筒拖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0003.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8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华;刘冰冰;郭静茹;刘金刚;徐勇;王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之锦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7/12 | 分类号: | B65G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动杆 齿条 纺纱筒 托架 本实用新型 安装架 转动 电机 拖动 运动方向相反 可拆卸连接 闭合 夹板 背向运动 齿轮转动 带动齿轮 电机转动 铰接连接 输出轴 拖动架 滑动 齿轮 纺纱 夹块 卡槽 两组 握把 相向 张开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纱生产用方便使用的纺纱筒拖动架,包括拖动杆,所述拖动杆的前端安装有托架,且拖动杆的后端固定设有横向握把,所述托架与纺纱筒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开启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齿条滑动,齿条的数量为两根且设置在齿轮的两侧,故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电机转动时可以带动两组齿条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使夹板张开或者闭合,使夹块卡在卡槽中,对纺纱筒安装架进行固定,拖动杆的前端与托架铰接连接,方便拖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纱生产用方便使用的纺纱筒拖动架。
背景技术
纺纱机把许多植物纤维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些线或纱可用来织成棉织品。最早的纺纱机结构非常简单,是14世纪开始使用的。18世纪以后,人们发明了更好的纺纱机,就是这种纺纱机使纺织业成为第一大工业。所有的纺纱机都只做两件事:首先把大量的短纤维聚合成松散的棉线,然后把棉线一点点的抽出来,捻搓成细密的棉线,棉线经过搓捻就变长了。
纺纱筒大多数为滚筒结构,在移动的时候不是很方便,重量很重,靠人力搬运也很费劲,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纺纱生产用方便使用的纺纱筒拖动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生产用方便使用的纺纱筒拖动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纱生产用方便使用的纺纱筒拖动架,包括拖动杆,所述拖动杆的前端安装有托架,且拖动杆的后端固定设有横向握把,所述托架与纺纱筒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纺纱筒安装架内可转动安装有纺纱筒,所述托架包括横板与两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横板的两侧,所述横板与拖动杆的前端铰接连接,所述纺纱筒安装架为U形架结构,所述纺纱筒的两端分别与U形架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所述托架的两侧滑动安装有两组夹板,且托架上固定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与两组夹板传动连接,所述纺纱筒安装架两侧夹在两组夹板之间,所述拖动杆为伸缩杆结构,且拖动杆的前端与托架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纺纱筒安装架两侧的外壁嵌入设有两组卡槽,所述夹板的内壁一体成型有夹块,所述夹块卡设在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两组齿条,两组所述齿条与托架滑动连接,所述托架上可转动安装有齿轮,两组所述齿条分别与齿轮的两侧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托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拖动杆包括固定筒与拖杆,所述固定筒的前端与托架连接,所述拖杆的前端与固定筒的内壁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机构的设置,电机的输出轴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两组夹板夹起纺纱筒安装架,便于对纺纱筒安装架进行固定;
2、本实用新型拖动杆的前端与托架铰接连接,方便拖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中:1拖动杆、2托架、3横向握把、4纺纱筒安装架、5纺纱筒、6横板、7侧板、8夹板、9夹块、10齿条、11齿轮、12电机、13固定筒、14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之锦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之锦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0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