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剪力钉构件及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1653.7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8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彭万里;赵鹍鹏;崔凤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00;E01D101/2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褚庆森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螺柱 螺柱 剪力钉 下端 混凝土组合梁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板 主螺帽 钢板 钢-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曲能力 不易变形 螺柱固定 上端固定 协调变形 焊接 浇筑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包括主螺柱、上辅助螺柱和下辅助螺柱,主螺柱的上端固定有圆形的主螺帽,多个上辅助螺柱固定于主螺柱中部的外表面上,多个下辅助螺柱以倾斜朝下的状态固定于主螺柱下部的外表面上,下辅助螺柱的下端和主螺柱的下端位于同一平面内;主螺柱和下辅助螺柱的下端焊接在钢板上,主螺柱、主螺帽以及上、下辅助螺柱均浇筑在混凝土板之中。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及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增加了钢板与混凝土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钢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协调变形,使得所形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曲能力,具有强度高,接触面积大,不易变形、倾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钉构件及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的在主螺柱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辅助螺柱的剪力钉构件及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剪力钉是增强组合梁共同作用的重要部位,是连接钢与混凝土的重要构件,能够传递钢与混凝土结合面的剪力,一定程度上减少结合面的滑移,抵抗混凝土板的掀起,增强钢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但由于钢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差异,在荷载作用下,钢与混凝土结合面较容易发生滑移、不协调变形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剪力钉构件及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包括主螺柱、上辅助螺柱和下辅助螺柱,主螺柱的上端固定有圆形的主螺帽,上辅助螺柱、下辅助螺柱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上辅助螺柱固定于主螺柱中部的外表面上,且上辅助螺柱与主螺柱垂直,多个下辅助螺柱以倾斜朝下的状态固定于主螺柱下部的外表面上,下辅助螺柱的下端和主螺柱的下端位于同一平面内;主螺柱和下辅助螺柱的下端均焊接在钢-混凝土的钢板上,主螺柱、主螺帽、上辅助螺柱和下辅助螺柱均浇筑在混凝土板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所述上辅助螺柱的数量为4个,相邻上辅助螺柱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下辅助螺柱的数量为3个,相邻下辅助螺柱之间的夹角为120°。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所述下辅助螺柱与主螺柱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混凝土板(5)、平面钢板和剪力钉构件,混凝土板位于平面钢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平面钢板的上表面上均匀固定有若干剪力钉构件,所述剪力钉构件中主螺柱的下端和下辅助螺柱的下端均焊接在平面钢板的上表面上,剪力钉构件的主螺柱、主螺帽、上辅助螺柱和下辅助螺柱均形成于混凝土板中。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所述平面钢板的下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槽形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及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在主螺柱的上端设置圆形的主螺帽,在中部外围固定多个上辅助螺柱,在下部固定多个朝下的下辅助螺柱,使用时,通过将主螺柱、下辅助螺柱焊接在钢板上,并使主螺柱以及上、下辅助螺柱浇筑在混凝土板之中,增加了钢板与混凝土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钢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协调变形,使得所形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曲能力,具有强度高,接触面积大,不易变形、倾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钉构件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图。
图中:1主螺柱,2主螺帽,3上辅助螺柱,4下辅助螺柱,5混凝土板,6平面钢板,7剪力钉构件,8槽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1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