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2563.X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2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波;张春才;王微;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口 高压电线 动力电池 充电口盖 固定支架 接插件 水槽 本实用新型 布置结构 安装空间 前翼子板 水槽开口 线束集成 雨刮电机 乘员舱 方便性 开口处 前轮 密封 充电 穿过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包括充电口盖部、充电口固定支架、充电口、高压电线束和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充电口盖部设置在前翼子板上;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位于充电口盖部的底部;所述充电口与充电口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充电口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所述高压电线束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与动力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将充电口布置在前轮上部,充分利用水槽为充电口提供安装空间,不仅提高了充电方便性,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还缩短了高压电线束长度,节约成本;此外,雨刮电机线束集成在高压电线束上,避免水槽开口过多,从而简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在纯电动汽车中,充电口设置的位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用原有燃油车使用习惯,布置在后轮胎的上方;另一种是在车辆前部车标位置,且充电口盖与车标集成设计。通常,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放置在车身地板下,当将充电口设置在后轮胎上方时,会导致充电高压电线束过长而增加成本,或导致乘员舱密封变差;当将充电口设置在车辆前部车标位置时,由于车标位置通常较低,会降低充电操作的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便于充电,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且可以缩短高压电线束的长度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包括充电口盖部、充电口固定支架、充电口、高压电线束和动力电池接插件;
所述充电口盖部设置在纯电动汽车的前翼子板上;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位于充电口盖部的底部;所述充电口通过螺栓与充电口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充电口设置在前翼子板内侧;所述充电口上连接有高压电线束;所述高压电线束一端与充电口连接,另一端从水槽的开口处穿过,并连接有动力电池接插件;所述动力电池接插件与动力电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口盖部包括盖板、防尘盖、底座和电动锁;
所述底座卡接在前翼子板上,且所述底座在前翼子板内侧方向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形成有矩形开口;所述盖板通过铰链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电动锁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防尘盖通过拉线固定在凹槽内;所述拉线的一端与防尘盖连接,另一端与铰链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口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圆孔,且在充电口固定支架固定时,所述圆孔与底座的凹槽上的矩形开口相对应;所述圆孔周围开设有4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橡胶密封圈的表面低于前翼子板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胶套,且高压电线束从胶套内穿过。
进一步,所述水槽的开口处还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高压电线束上集成有雨刮电机线束;所述雨刮电机线束与高压电线束共用胶套,且从胶套内部穿过。
进一步,所述高压电线束上每隔200mm左右设置一个线束夹子,且线束夹子分别连接在前机舱上相应的焊接螺柱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将充电口布置在前轮上部,充分利用水槽为充电口提供安装空间,不仅提高了充电方便性,同时,不影响乘员舱密封,还缩短了高压电线束长度,节约成本;此外,雨刮电机线束集成在高压电线束上,避免水槽开口过多,从而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口及高压电线束布置结构的充电口盖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25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