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与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0585.0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6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季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12 | 分类号: | E05C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周志中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车门 限位器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与车辆,该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臂、壳体、成对的调节装置和成对的弹性部件,成对的调节装置的一端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上下侧,其另一端连接成对的弹性部件,成对的弹性部件用于夹持限位臂,通过调节所述成对的调节装置控制成对的弹性部件的夹持力度,可以很好的解决用户对于车门过档力的抱怨,满足所有用户对开关门过档力的不同需求,甚至可以做到定制化服务,针对具体用户调节出适合其偏好的开关门手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限位领域,尤其是一种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与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限位器是汽车车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档力即在开关门时所需要的力度的大小,在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的起到限位和固定车门开度的作用,其过档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开关门所需能量的大小和开关门手感,直接影响用户对整车的感知质量。基于目前的市场调研发现,用户对开关门过档力大小的偏好并不一致,部分用户喜欢开关门过档力沉重些,因为这能给用户厚重的安全感。有些用户喜欢开关门的过档力轻松一点,因为这样比较省力,这种偏好在女性和老人群体中比较常见。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车门限位器出厂后过档力是不可调节的,这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要,所以整车厂在设计时都只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不得不牺牲掉其他部分用户的需求,无法使所有用户满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和用户日益挑刺的眼光,开关门手感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抱怨,市场需要一种新结构的限位器来解决这种抱怨。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车门限位器过档力在出厂后不可调节,主要结构包括马蹄支架,轴销,壳体,限位臂,限位挡块,弹簧垫片,滑块和弹簧。主要工作原理是限位臂设计有波峰和波谷,在两个滑块中滑动,滑动时会压缩上下两个弹簧产生过档力,起到开关门限位作用。由于弹簧的固定位置在壳体上,所以当限位臂型面设计确定后不同位置对弹簧的压缩量也就确定了,因而过档力不可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满足所有用户对开关门过档力的不同需求,针对具体用户调节出适合其偏好的开关门手感,提高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臂、壳体、成对的调节装置和成对的弹性部件,所述成对的调节装置的一端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上下侧,其另一端连接成对的弹性部件,所述成对的弹性部件包括用于夹持限位臂的滑块,通过调节所述成对的调节装置控制所述滑块的夹持力度,形成过档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栓和导向槽,所述调节螺栓朝壳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槽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成对的弹性部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臂相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呈半球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下侧均设有穿孔,所述调节装置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螺栓上设有与其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栓和所述穿孔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帽,所述螺帽的顶部设有六角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臂包括马蹄支架、轴销、限位挡块和限位臂本体,所述限位挡块设于所述限位臂本体的一端,所述马蹄支架通过轴销夹持于所述限位臂本体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臂本体上设有波峰和波谷。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过档力可调的车门限位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过档力可调限位器可以很好的解决用户对于车门过档力的抱怨,满足所有用户对开关门过档力的不同需求,甚至可以做到定制化服务,针对具体用户调节出适合其偏好的开关门手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0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