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垃圾初期降解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3497.6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3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君;杨惠媛;黄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22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喻颖<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箱体 集气罩 伸缩环 密封空间 通气口 排气 固体废物处理 模拟实验装置 模拟试验过程 本实用新型 气态污染物 按压操作 密封连接 内部气压 排出气体 平衡装置 气体通过 生活垃圾 盛装垃圾 有效收集 主动排气 可控性 阀门 降解 进气 排出 压缩 环境保护 | ||
一种生活垃圾初期降解模拟实验装置,涉及环境保护中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领域,包括主箱体和集气罩,主箱体用于盛装垃圾样品,主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伸缩环;集气罩与主箱体密封连接,集气罩上设置有带阀门的通气口,用于进气和排气;其中,主箱体和集气罩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通过对所述伸缩环的按压操作能将所述密封空间内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在模拟试验过程中能够平衡装置内部气压,通过压缩伸缩环的方式排出气体,以主动排气取代常规被动排气,利于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收集和测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初期降解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含量高,导致我国生活垃圾具有含水率高和易降解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生活垃圾在产生后,由居民投放至垃圾箱,经环卫垃圾车收集清运后送至中转站或转运站进行分拣和压缩,最终由转运站送至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处置。垃圾箱、垃圾车、垃圾中转站(或转运站)在当前垃圾收集转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设施通常设置在人口稠密区或商业区附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由于其恶臭气味和产生的渗滤液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垃圾从产生到被运送到最终处置场之前的过程被称为垃圾初期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垃圾大多与环境空气直接接触,处于好氧或兼氧降解状态。由于我国垃圾中厨余含量高,在微生物降解过程除了会产生常见的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氨气(NH3)外,还包括一些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如醇类、醛类、酯类、硫醇、硫醚、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类化合物等,其中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等是重要的恶臭物质;此外,在由于厨余垃圾含水率高,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会产生渗滤液,渗滤液中COD、氨氮含量高且气味难闻,若滴落在土壤或水中会严重污染土壤和水体环境。因此,对于垃圾初期降解污染物(气态和液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于明确垃圾初期降解污染特征,开展污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垃圾降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厌氧环境,对于处于好氧或兼氧条件下的垃圾降解初期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较少。对于垃圾降解过程痕量气体产生情况大多采用LandGem模型进行估算。LandGem模型由美国环境总署(USEPA)提出,提供了基于美国垃圾填埋场情况的填埋气中非甲烷有机物(NMOCs)与甲烷的统计比例关系。由于我国生活垃圾组分与美国生活垃圾组分之间差异性大,此比例关系应用在我国填埋场情况时缺乏适用性和代表性。部分研究中采用甲烷潜力测定系统(BMP)研究垃圾降解过程气体产生情况,此类系统关注垃圾在厌氧环境下降解过程的气体产生情况,不适用于模拟生活垃圾好氧或兼氧条件下降解过程污染物排放研究。
对于垃圾初期降解微痕量气体产生情况,有报道研究在不同暴露环境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特征,使用蠕动泵自下而上强制通气的方式实现换气,但垃圾初期降解阶段大多是被动与环境接触,模拟实验条件难以与实际情形达成一致。具体采用负压抽取的方式抽出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产生的气体,如此一来会影响反应器内压力平衡。因此,如何垃圾将降解过程产生的气体主动排出是模拟装置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初期降解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主箱体和集气罩,其中:
主箱体,用于盛装垃圾样品,所述主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伸缩环;
集气罩,与所述主箱体密封连接,所述集气罩上设置有带阀门的通气口,用于进气和排气;
其中,所述主箱体和集气罩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通过对所述伸缩环的按压操作能将所述密封空间内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口排出。
其中,所述伸缩环采用柔性PVC材料。
其中,所述集气罩内部为半球形;所述主箱体内部为空心圆柱体。
其中,所述集气罩和主箱体通过法兰密封塞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3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耦合隧道衬砌检测装置
- 下一篇:室内空气质量信息采集与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