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3554.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2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葵;秦银银;王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6 | 分类号: | G01R31/16;G01R1/04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曾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移动夹具 隔膜 直流测试 第一电极 电路 薄弱点 击穿 第二电极 击穿电压 低电压 电连接 耐压 击穿电压测试 本实用新型 测试过程 测试装置 电池隔膜 电路检测 可测试 有效地 平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包括直流测试电路、第一电极与可移动夹具,所述可移动夹具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直流测试电路分别与所述可移动夹具、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通过所述直流测试电路分别与可移动夹具、第一电极电连接,直流测试电路中设置一个低电压值作为耐压的上限值,将隔膜平铺于第一电极上,推动可移动夹具使第二电极与隔膜接触,测试过程中正常隔膜在低电压的上限值之下不被击穿,如果膜上有薄弱点,其耐压值低于上限值,隔膜会被击穿,直流测试电路检测并显示被击穿点的击穿电压值。该测试装置可测试大面积的隔膜、且能有效地测出隔膜是否存在薄弱点及薄弱点所在的位置及相应的击穿电压数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测试领域,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中应用广泛,有着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公害、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近些年来,电池安全问题引发的问题比比皆是,电池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四大材料之一,尽管没有参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但却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内部组件。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密度、循环性能等关键性能都与隔膜有着直接的关系,隔膜性能的改善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电芯的短路测试时,如果隔膜击穿电压较小,电芯短路测试过程中隔膜易被击穿,造成卷芯损耗,从而影响电池的成品率。由于隔膜本身孔的大小分布不是均匀的,导致膜面不均匀,存在易被击穿的薄弱点。目前的技术测隔膜击穿电压为单点或固定面积的测试,单点测试范围小,虽然能够准确的测出隔膜击穿电压的值,但有些位置测试不到,容易忽略隔膜上存在的击穿电压薄弱点;而固定面积的测试,用边长为50~800mm 的两块电极板夹住一定面积的隔膜,只能测试到与电极板相应大小的一小块隔膜,取样存在随机性,测试范围也有限,且电极板越大或越厚,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也越大,导致电极板跟所测隔膜没有完全贴合,测得的数据不一定是隔膜中最低耐压值,且对所测隔膜施重越大,容易导致测试值比真实值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通过该测试装置能有效地测出隔膜是否存在薄弱点及薄弱点的位置。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包括直流测试电路、第一电极与可移动夹具,所述可移动夹具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直流测试电路分别与所述可移动夹具、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为电极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作所述第二电极的导电棒和连接至所述导电棒的绝缘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夹具包括用作所述第二电极的导电板和连接至所述导电板的绝缘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粗糙度 Ra≤1.2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极材料为金属或导电橡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可移动夹具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及第二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平行,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绝缘手柄连接,所述导电棒套设于所述第二横杆的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棒相对所述第二横杆的外壁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板的长度为200~ 400mm,宽度为200~400mm,厚度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35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池绝缘监测系统
- 下一篇:双面电池的电性能测试装置